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阳和解凝膏

阳和解凝膏

《中国药典》:阳和解凝膏

药方名称阳和解凝膏

处方牛蒡草480g (或干品120g )鲜凤仙透骨草40g (或干品10g )生川乌20g桂枝20g大黄20g当归20g 生草乌20g 生附子20g地龙20g僵蚕20g赤芍20g白芷20g白蔹20g白及20g川芎10g续断10g防风10g荆芥10g五灵脂10g木香10g香橼10g陈皮10g肉桂20g乳香20g没药20g苏合香40g麝香10g

性状为摊于纸上的黑膏药。

炮制上二十七味,除苏合香外,肉桂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与麝香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牛蒡草等二十二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750~105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苏合香及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

功能主治温阳化湿,消肿散结。用于阴疽,瘰疬末溃,寒湿痹痛。

用法用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规格每张净重(1)1.5g(2)3g(3)6g(4)9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外科全生集》:阳和解凝膏

药方名称阳和解凝膏

别名阳和膏(《经验方》卷上)。

处方新鲜大力子根、叶、梗1.5千克 活白凤仙梗120克 川附桂枝大黄当归肉桂官桂草乌川乌地龙僵蚕赤芍白芷白蔹白及各60克川芎120克续断防风荆芥五灵脂木香香橼陈皮各30克乳香没药末各60克苏合油120克麝香30克

功能主治温经和阳,行气活血,驱风散寒,化痰通络。治寒湿凝滞所致之阴疽、流注、瘰疠、冻疮、乳癖等阴性疮疡;兼治筋骨酸痛,寒性疟疾(贴背心)。现用于淋巴腺结核及胸壁结核硬结期、I~Ⅱ度冻伤、骨与关节结核初期等。

用法用量先以菜油5千克煎大力子、白凤仙,煎枯去滓;次日除后四味外,余药入油内煎枯,去滓滤净;经一宿油冷后称准份量,每500克油加黄丹(炒透)210克,搅拌,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为度,离火稍冷;将后味研为细末,加入油内搅和。半月后加热烊化,摊布上,贴患处。

摘录外科全生集

猜你喜欢

  • 雷丸冰糖水

    药方名称雷丸冰糖水处方雷丸(俗称竹铃芝、木莲子)200克冰糖100克冷开水适量制法先把雷丸放入碾槽内,研为细粉,每次取雷丸粉15~20克,加冰糖10克,冷开水适量,调匀即成。功能主治驱虫。适用于小儿绦

  • 六曲丸

    药方名称六曲丸处方曲1斤,术2斤,当归3两,干姜3两(一方加甘草2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气血衰弱,胃气不和,不能饮食,食辄不消,四肢尪弱,百疾交攻,多卧嘿嘿。用法用量每服30

  • 合香丸

    药方名称合香丸处方鸡舌香1两,芎藭1两,藿香半两,甘松半两,当归半两,桂花半两,桂心半两,白芷半两,零陵香3分,木香3分,肉豆蔻5枚,白槟榔5枚,丁香、麝香少许。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功能

  • 桂枝瓜蒌首乌汤

    药方名称桂枝瓜蒌首乌汤处方桂枝3钱,芍药3钱,甘草2钱,瓜蒌根3钱,首乌3钱,生姜3钱,大枣3枚。功能主治风伤卫气而病柔痉,发热汗出者。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摘录《四圣心源》卷十

  • 决明子散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决明子散药方名称决明子散处方决明子地肤子细辛白芷桂心车前子各90克柏子仁60克防风60克(去芦头)川椒120克(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治视物昏暗,

  • 乳没散

    药方名称乳没散处方白术当归甘草(炙)白芷没药各9克(研匀)乳香(另研)肉桂各6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和匀再研极细。功能主治治跌扑损伤,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9克,温酒调下。摘录《疡科选粹》卷八

  • 寸金散

    《普济方》卷一八九引《卫生家宝》:寸金散药方名称寸金散处方石州黄药子半两,土马鬃(墙上有者是)1分,甘草(生)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鼻衄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钱,新汲水调下。未止再服。立止。摘录《

  • 柏子仁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柏子仁散药方名称柏子仁散处方柏子仁远志(去心)人参(去芦头)桑寄生防风(去芦头)琥珀(细研)当归(锉,微炒)熟干地黄甘草(炙微赤,锉)各15克制法上药捣筛为散。功能主治治产后元气

  • 六神汤

    《永类钤方》卷十三:六神汤药方名称六神汤处方莲房干葛枇杷叶甘草瓜蒌根黄耆各等分制法哎咀。功能主治补气生津。治三消渴疾。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水煎,空腹时服。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三《圣济总

  • 集成白玉丹

    药方名称集成白玉丹处方新出窑矿石灰1块。功能主治瘰疬破烂,多年不愈,连及胸腋。用法用量滴水化开成粉,用生桐油调匀,干湿得中,先以花椒、葱煎汤,洗净其疮,以此涂之。摘录《幼幼集成》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