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通草散

通草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通草散

药方名称通草散

处方通草(半两)木通(半两)泽泻(一分)竹茹(二钱少用.老人减半)

来源崇宁二年,自太府出为发运,夏及秋患痢两月,一日一夜三四十次,然血多白少,名医皆曰此痢也。闻泗州青阳镇李中和助教善医,即遣人召之。中和至看脉,即曰此非痢也,始甚怒之,徐叩之,李曰,血多白少,小便涩少,即非痢。其言中余之病,心已神之。乃是旧因伏暑,小便转导入大腑,由心经而过,遂化为血,大小便下,故其状似痢而非痢也。但令大小便各归本藏即安。

信知天下有如此妙医,余家致婢久痢,服之皆安,故记传久。

炮制上剉如大米粒,或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伏暑,下血如久痢。

用法用量就剉时每服秤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细末。即每服抄二钱。依前法煎,食后并夜卧各一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六:通草散

药方名称通草散

处方木通细辛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鼻齆,气息不通,不闻香息。

用法用量绵裹少许,纳鼻中。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猜你喜欢

  • 赤苓散

    《千金翼》卷十八。为《外台》卷四引《深师方》“赤小豆茯苓汤”之异名:赤苓散药方名称赤苓散摘录《千金翼》卷十八。为《外台》卷四引《深师方》“赤小豆茯苓汤”之异名《嵩崖尊生》卷十三:赤苓散药方名称赤苓散处

  • 鲮鲤甲丸

    《圣惠》卷二十四:鲮鲤甲丸药方名称鲮鲤甲丸处方鲮鲤甲3片(炙微黄),蝮蛇半条(酒浸,炙微黄),斑蝥2枚(糯米拌,炒微黄,去翅足),蜈蚣1枚(炙微黄,去足),魁蛤半两,虻虫2枚(炒微黄),水蛭2枚(生)

  • 鳖头散

    《普济方》卷四○○引《圣惠》:鳖头散药方名称鳖头散处方鳖头1个(烧灰)。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儿尸注诸疾。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新汲水调下。摘录《普济方》卷四○○引《圣惠》方出《千金》卷二十四,名见《普

  • 桂枝合白虎汤

    药方名称桂枝合白虎汤处方桂枝、芍药、石膏(煅)、知母(生)、甘草(生)、粳米。功能主治风温,壮热多汗,身重睡鼾。用法用量引用生姜、大枣,水煎服。摘录《金鉴》卷五十三

  • 芥子膏

    《普济方》卷四○四:芥子膏药方名称芥子膏处方白芥子。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令疮痘不入眼。主痘疮。用法用量水调,敷足心。热毒归下。摘录《普济方》卷四○四《普济方》卷九十二:芥子膏药方名称芥子膏处方芥菜子。

  • 槟榔饼

    药方名称槟榔饼处方槟榔(锉)1分,瞿麦穗1分,茴香子(炒)1分,荆芥穗1分,麦蓝子1分,大黄(煨,锉)1分。制法上为末,用面3钱和作6饼,慢火烧熟。功能主治暑气。每到夏月即发,四肢无力,不思饮食。用法

  • 苏感丸

    药方名称苏感丸处方苏合香丸四分 感应丸六分制法研和,别丸。功能主治行气通便。治肠胃气滞,大便不通,腹痛而呕。用法用量用紫苏、橘皮煎汤下,或枳壳散下,或用姜汁泡汤下。摘录《仁斋直指方》卷十五

  • 陈苓术芍甘连汤

    药方名称陈苓术芍甘连汤处方陈皮1钱,茯苓2钱,白术8分,白芍8分,甘草1钱,川连1钱。功能主治扶土抑木。主胆汁入胃,木火乘土,痢色绿者。摘录《温热经解》

  • 少阴甘桔汤

    药方名称少阴甘桔汤处方桔梗6克甘草3克陈皮川芎黄芩柴胡玄参各1.8克羌活升麻各1.2克功能主治治少阴咽痛,头眩,脉沉细而身犹热者。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葱白1根,煎320毫升,不拘时服。摘录《外科

  • 椒术养脾丸

    《明医指掌》卷五:椒术养脾丸药方名称椒术养脾丸处方麦芽(炒)120克 白茯苓120克人参(去芦)60克苍术(米泔水浸,晒干,炒燥)60克白术(土炒)60克干姜(炮)15克砂仁15克 川椒(去目)9克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