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辰砂半夏丸

辰砂半夏丸

《卫生总微》卷十四:辰砂半夏丸

药方名称辰砂半夏丸

处方栝楼根(蜜炙)半两,天南星(汤洗)半两,半夏(汤洗7次)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寒痰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四

《局方》卷十:辰砂半夏丸

药方名称辰砂半夏丸

别名半夏丸、杏医丸

处方五灵脂(微炒,用酒研飞,去砂土)1两,朱砂(研,飞)1两,葶苈(水淘净,晒干,别杵成膏)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及双仁,麸炒,别杵成膏)半两,半夏(汤浸7次去滑,焙干)半两。

制法上为末,入研药匀,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肺壅痰实,咳嗽喘息,胸膈痞满,心忪烦闷,痰涎不利,呀呷有声。

用法用量半夏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五)、杏医丸(《普济方》卷三八七)。

摘录《局方》卷十

方出《圣惠》卷八十三,名见《幼幼新书》卷十六:辰砂半夏丸

药方名称辰砂半夏丸

处方半夏1分(汤浸7遍去滑),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甜葶苈1分(隔纸炒令紫色),五灵脂半分,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心胸痰壅,咳嗽,咽喉不利,作呀呷声。

用法用量每服3丸,煎麻黄汤送下,日3次。

摘录方出《圣惠》卷八十三,名见《幼幼新书》卷十六

《袖珍》卷一:辰砂半夏丸

药方名称辰砂半夏丸

别名辰半丸

处方半夏1斤。

制法上药汤泡七次,晒干为细末,用生绢袋盛贮于瓷盆内,用净水洗,去粗滓,将洗出半夏末就于盆内日晒夜露,每日换新水,七日七夜了,澄去水,将半夏粉晒干,每半夏粉一两,入飞过细朱砂末一钱,用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饮咳嗽。

用法用量辰半丸(《国医宗旨》卷二)。

摘录《袖珍》卷一

猜你喜欢

  • 捷妙丹

    药方名称捷妙丹处方牙皂角1两(切碎),丝瓜子1两2钱。制法上2味,用新瓦文火炙干为细末,加冰片少许收固。功能主治双单蛾风。用法用量每吹入鼻中,打喷1-2次即消,在左吹右,在右吹左;双蛾者,左右并吹。摘

  • 清上散

    药方名称清上散处方川郁金甘草北桔梗天花粉干葛薄荷叶各等分功能主治治小儿胎热,眼睛肿赤,粪色稠黄,肚热啼哭,及身上红肿;或头顶生疮疖,耳出脓汁。用法用量上为末,入蜜拌匀。白开水送下0.9~3克。再用艾叶

  • 淋病解毒利湿方

    药方名称淋病解毒利湿方处方银花15克,黄柏10克,萆解12克,白茅根20克,茵陈12克,竹叶10克,灯芯4扎,淮山12克,车前子10克,苡米20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主毒热内侵,湿热

  • 和血汤

    药方名称和血汤处方桃仁、红花、归尾、赤芍、生地黄、青皮、香附。功能主治死血所致小腹胀急痛,小便反利。用法用量《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用法:清水煎服。摘录《嵩崖尊生》卷七

  • 桂心丸

    《上清紫庭追劳仙方》:桂心丸药方名称桂心丸处方熟地黄3两,干漆5钱(炒),桂心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三尸九虫。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饮送下。摘录《上清紫庭追劳仙方》《圣济总录

  • 宽气饮

    《活幼心书》卷下:宽气饮药方名称宽气饮处方枳壳(水浸,去瓤,麸炒微黄)1两,枳实(制同上)1两,人参(去芦)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锉,焙为末。功能主治通利关节,消痰逐水,进美饮食。主胸膈痞结,气

  • 佝偻汤

    药方名称佝偻汤处方怀山药15g,怀牛膝9g,制首乌12g,山萸肉6g,生白术6g,大熟地9g,益智仁3g,西党参6g,云茯茶9g,全当归6g,左牡蛎15g,生龟板15g,大红枣3枚,黑芝麻15g。制法

  • 导痰千缗汤

    药方名称导痰千缗汤处方半夏、南星、陈皮、茯苓、皂角、枳实。功能主治喘。摘录《脉因证治》卷上

  • 定吼丸

    药方名称定吼丸处方南沙参1.5千克 豆豉1.5千克 黑苏子2.5千克杏仁2.5千克橘红1千克 制半夏1.5千克 白桑皮2,5千克 象贝2.5千克白芥子500克 蒌皮500克莱菔子1千克制法上药研末,水

  • 点眼小黄连膏

    药方名称点眼小黄连膏处方黄连(去须,捣末)1两,芦荟(研)1两,龙脑(别研)半钱。制法先将黄连、芦荟末以新绵裹,用水2盏,于银器中以重火煮取汁,三分减二,即绵滤去药,入龙脑,以瓷瓶子内收。功能主治风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