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葶苈子丸

葶苈子丸

方出《外台》卷十引《崔氏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三:葶苈子丸

药方名称葶苈子丸

处方葶苈子20分(熬),贝母6分,杏仁12分(炮),紫菀6分,茯苓6分,五味子6分,人参8两,桑白皮8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肿,下气,止咳。主肺热而咳,上气喘急,不得坐卧,身面肿,肿气盛者,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渐渐加至20-30丸,煮枣汁送下。

注意忌酢物。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引《崔氏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三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葶苈子丸

药方名称葶苈子丸

处方葶苈子(隔纸炒)3两,防己1两,甘草(炙,锉)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脂)2两半,贝母(去心)2两半。

制法上3味为末,与葶苈杏仁拌匀,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成水,兼上气气急咳嗽,大小便苦涩,所服利水药,反利大便,唯小便转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煎大枣、桑白皮粳米饮送下。如小便未快,加至4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鸡峰》卷十九:葶苈子丸

药方名称葶苈子丸

处方葶苈子7两,椒目3两,茯苓3两,吴茱萸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肿入腹,苦满急,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1日3次。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鸡峰》卷十九

猜你喜欢

  • 清化饮

    药方名称清化饮处方芍药麦冬各6克 丹皮茯苓黄芩生地各6~9克石斛3克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治妇人产后阴虚火旺之发热,及血热妄行者。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空腹时服。骨蒸多汗者,加

  • 比天保贞膏

    药方名称比天保贞膏处方蛇床子10两,川楝子10两,熟地10两,生地10两,生杏仁10两,官桂10两,川断10两,川附片10两,牛膝10两,菟丝子10两,木鳖子10两,谷精草10两,紫梢花10两,天冬1

  • 银楂芩连汤

    药方名称银楂芩连汤处方银花炭 南楂炭各9克青蒿川连 酒芩 赤砂糖各4.5克功能主治治热痢,噤口痢,饮食即吐,不食亦吐。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温热经解》

  • 香饮子

    药方名称香饮子处方干柿蒂15枚制法为末。功能主治治咳逆不止。用法用量用水150毫升,加白盐梅少许,煎至90毫升服。摘录《普济方》卷一六○引《经验良方》

  • 二号癣药水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二号癣药水药方名称二号癣药水处方土槿皮1.25kg,千金子6g,斑蝥40只(布包)。制法用白酒(高粱酒)5升,加入上药,装入大口瓶内,密封,浸泡半月至一月,去滓备用。功能主治灭菌

  • 半夏圆

    药方名称半夏圆处方白矾(枯过)十五两,半夏(汤洗去滑.姜汁罨一宿)三斤。炮制上捣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肺气不调,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心下坚满,短气烦闷,及风壅痰实,头目昏眩,咽

  • 恒山鳖甲散

    药方名称恒山鳖甲散处方恒山8分,鳖甲8分,乌梅20个,甘草8分,犀角6分,桃仁3-7个,知母、石膏3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痰鬼瘴疟。用法用量方中知母用量原缺。摘录《鸡峰》卷十四

  • 凌霄花丸

    《鸡峰》卷十六:凌霄花丸药方名称凌霄花丸处方凌霄花1分,芫青(去翅足,微炒)1分,虻虫(同上法)1分,水蛭(微炒)1分,桃仁半两,大黄半两,没药半两。制法上为细末,以狗胆3个,法酒1盏,先将没药末同熬

  • 擦牙漱津方

    药方名称擦牙漱津方处方石膏4两(煅过),青盐1两(炒),黄柏2两(盐酒炒黑色),川椒(炒去汗,去目,取红末)3钱,杜仲2两(盐水炒断丝)。功能主治滋阴清火,永无痰火之患。主用法用量每清晨洗面时取少许擦

  • 除湿虎潜丸

    药方名称除湿虎潜丸处方虎胫骨1两,川萆薢2两,香附、天麻2两,防己2两,桑寄生2两,黄柏2两,木瓜2两5钱,白茯苓1两5钱,五加皮1两5钱,川牛膝2两5钱,防风2两,当归2两,独活2两,钗石斛1两5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