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茯苓甘草汤

茯苓甘草汤

伤寒论》:茯苓甘草汤

药方名称茯苓甘草汤

别名茯苓桂甘汤、茯苓

处方茯苓2两,桂枝2两(去皮),甘草1两(炙),生姜3两(切)。

功能主治温中化饮,通阳利水。主心下停饮,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遗溺;奔豚。伤寒汗出不渴者;伤寒厥而心下悸者。伤寒发汗后,腹下气满,小便不利。膀胱腑发咳,咳而遗溺。疝作奔豚。

用法用量茯苓桂甘汤(《医学入门》卷四)、茯苓汤(《嵩崖尊生》卷七)。

各家论述1.《普济方》;茯苓甘草之甘,益津液而和卫,桂枝生姜之辛,助阳气而解表。

2.《内台方议》:今此汗出而渴者,为邪不传里,但在表而表虚也。故与茯苓为君而益津和中;甘草为臣辅之;以桂枝为佐,生姜为使,二者之辛而固卫气者也。③《伤寒附翼》:此厥明伤寒发散内邪之汗剂,凡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后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此方本欲利水,反取表药为里症用,故虽重用姜、桂,而以里药名方耳。厥明伤寒,先热者后必厥,先热时必消渴。今厥而心下悸,是下利之源,斯时不热不渴可知矣。因消渴时饮水多,心下之水气不能入心为汗,蓄而不消,故四肢逆冷而心下悸也。肺为水母,肺气不化,则水气不行。茯苓为化气之品,故能清水之源;桂枝生姜,则从辛入肺,使水气通于肺,以行营卫阴阳,则外走肌表而为汗矣;佐甘草以缓之,汗出周身,而厥自止,水精四布,而悸自安。以之治水者,即所以治厥也。伤寒心悸无汗而不渴者,津液未亏,故也用此方大发其汗。用姜、桂与茯苓等分,而不用芍药、大枣,是大发其汗。佐甘草者,一以协辛发汗,且恐水渍入胃也。

临床应用心下停水:程某,男,年48岁。平素脾气衰弱,常患噫气胃满,消化滞呆之证。后在溽暑季节,贪食瓜果,而患腹泻。服健脾利水之剂,腹泻止,而胸脘满闷异常,逆气上冲,烦躁不宁,头眩欲呕,心下漉漉作水声,四肢逆冷,舌质淡,而苔白腻,脉象沉弦。此为脾不健运,水湿停潴之证。故以扶阳温胃行水之茯苓甘草汤治之。处方:桂枝15g,茯苓24g,生姜15g,甘草3g。连服2剂,而躁烦不作,脘闷消失,冲逆平息,脉象虚软。后以健脾行水之剂,调理而愈。

摘录伤寒论

《会约》卷四:茯苓甘草汤

药方名称茯苓甘草汤

处方半夏2钱,生姜3钱,茯苓3钱,甘草1钱,陈皮1钱,白术1钱半。

功能主治水停心下,眩悸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如渴而小水不利,加泽泻8分,肉桂5分。

摘录《会约》卷四

猜你喜欢

  • 姜术散

    《济阴纲目》卷十三:姜术散药方名称姜术散处方白术1两2钱半,生姜1两半。制法上锉,作1服。功能主治产后更无他疾,但多呕逆,不能食。用法用量酒、水各2升,煎取1升,分3服。摘录《济阴纲目》卷十三《慈幼新

  • 黑散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黑散药方名称黑散处方麻黄15克大黄7.5克杏仁15克制法上三味,先捣麻黄、大黄为散,别研杏仁如脂,纳上药末,又捣,令调和,纳密器中。功能主治治小儿变蒸中挟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得

  • 鸡蛋饮

    药方名称鸡蛋饮处方鸡蛋1个,芒消2钱。功能主治肠痈、发背、脏毒、鱼口等证。用法用量将鸡蛋倾入碗内搅匀,入芒消蒸服,用好酒送下。初起3天之内照服1方,即行消散。如毒势旺者,接连3服,无不尽消。注意皮色不

  • 瓜消拔毒丹

    药方名称瓜消拔毒丹处方西瓜硝1两,雄黄6钱,石膏(煅)6钱,地榆(炒)5钱,蓬砂5钱,藜芦(炒)5钱,乌梅肉(炒炭)5钱,僵蚕(炒)2钱,冰片1钱,牛黄1钱。制法上为末收贮。功能主治痈疡初破。用法用量

  • 来复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来复丹药方名称来复丹别名正一丹处方硝石一两(同硫黄并为细末,入定锅内,以微火慢炒,用柳篦子不住手搅,令阴阳气相入,不可火太过,恐伤药力,再研极细,名二气末),太阴玄

  • 八味平胃散

    《治疹全书》卷下:八味平胃散药方名称八味平胃散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神曲(炒)、川芎、麦芽、香附(酒炒)。功能主治疹后脾胃两伤,吐泻交作。用法用量煨姜为引。摘录《治疹全书》卷下《易简方》:八味平

  • 百解散

    《活幼心书》卷下:百解散药方名称百解散处方干葛75克升麻赤芍药各60克黄芩30克麻黄22.5克 薄桂(去粗皮)7,5克甘草4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小儿外感风寒,鼻流清涕,头痛发热,昼轻夜重。用法

  • 川椒面拌粥

    药方名称川椒面拌粥处方川椒100粒(去目),白面2合。功能主治噎病,胸间积冷,饮食不下,黄瘦无力。用法用量上以醋淹椒令湿,漉出,于面中拌令匀,便于豉汁中煮,空心和汁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 立验散

    药方名称立验散处方芎藭3分,天南星(炮)3分,白芷3分,夜明沙(炒)3分,猪牙皂荚(炙)3分,白丁香4钱,百部4钱,藜芦4钱,草乌头半两,海金沙1分,砒霜(别研)2钱,荜茇2钱。制法上为散,与砒霜合和

  • 火郁越鞠丸

    药方名称火郁越鞠丸处方山栀(炒黑)、青黛(飞)、香附(童便浸5日)、抚芎、神曲(炒)、苍术(米泔浸7日)。功能主治七情拂郁,吞酸,小便赤,脉来沉数者。各家论述一念动处便是火,故七情拂郁,皆能令人内热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