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金匮要略》卷下: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药方名称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处方白头翁甘草阿胶各6克秦皮黄连黄柏各9克

功能主治清热治痢,益气养血。治产后痢疾,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气血不足者。

用法用量上六味,以水1.4升,煮取500毫升,纳胶令消尽,分三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金匮》卷下: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药方名称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别名白头翁汤、甘草

处方白头翁2两,甘草2两,阿胶2两,秦皮3两,黄连3两,柏皮3两。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下利虚极;热利下重,大便血,心烦不得眠者。

用法用量白头翁汤(《千金》卷三)、甘草汤(《千金翼》卷七)。

各家论述1.《金匮要略论注》:虚极不可无补,但非他味参、术所宜,恶其壅而燥也。亦非芩,泽淡渗可治,恐伤液也。唯甘草之甘凉,清中即所以补中;阿胶之滞润,去风即所以和血。以此治病即以此为大补,方知凡痢者湿热非苦寒不除,故类聚4味之苦寒不为过。若和血安中,只1味甘草阿胶而有余。治痢好用参、术者,政由未悉此理耳。

2.《金匮玉函经二注》:伤寒厥阴证下利重者,白头翁汤,4味尽苦寒以治热,苦以坚肠胃。此产后气血两虚,因加阿胶补气血而止利,甘草缓中通血脉。然下利,血沸也,夫人之血行则利自止,甘草尤为要药。此方岂独治产后哉。

临床应用痢疾:患者女,60余岁。痢下赤白,日数十遍,里急后重。曾服呋喃西林2日,效果不显,发热不高,口干,尚不作渴,舌质淡红,舌边呈细小赤点。干而无津,脉象细数。认为老年津血不足,又患热痢,津血更易耗损。拟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白头翁12g,黄连6g,川黄柏6g,秦皮9g,阿胶9g(烊),甘草6g,煎至200毫升,分2次服。上午服第1剂,至晚大便已变粪,续进1剂病愈。

摘录《金匮》卷下

猜你喜欢

  • 加减白术膏

    药方名称加减白术膏处方白术、当归、黄耆、柴胡、芍药、何首乌、陈皮、炙甘草。功能主治太阴经疟。用法用量加大枣肉同煎取膏。恶寒,加羌活、升麻;热多,加山栀、黄芩、知母;寒多,加生姜;有痰,加半夏;口渴,加

  • 玉池汤

    药方名称玉池汤处方桂枝9克茯苓9克甘草6克 芍药9克龙骨6克牡蛎9克附子9克砂仁3克(炒,研,去皮)功能主治治遗精。用法用量水煎200毫升,温服。如湿旺木郁,而生下热,倍茯苓、白芍,加泽泻、丹皮。摘录

  • 吹喉珍珠生肌散

    药方名称吹喉珍珠生肌散处方好龙骨3钱,真象皮3钱,赤石脂3钱,真珍珠1钱。制法上为极细末,至无声为度,收贮听用。功能主治生肌长肉,平口收功。主一切喉症,腐去孔深,及不生新肌等症。用法用量用此丹,加入吹

  • 八味膏

    药方名称八味膏处方八味丸药料。制法熬膏。功能主治肝虚不能克制肾水,水泛为痰,吐而不咳者。用法用量贴脐下。摘录《理瀹》

  • 葫芦花汤

    药方名称葫芦花汤处方葫芦花不拘多少(八月采,阴干)。功能主治令小儿痘疮或不出,纵出亦稀少。主用法用量入除夜蒸笼汤浴儿。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七

  • 右归饮

    药方名称右归饮处方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山药6克(炒)山茱萸3克 枸杞6克甘草3~6克(炙)杜仲6克(姜制)肉桂3~6克 制附子3~9克功能主治温补肾阳。治肾阳不足,阳衰阴胜,腰膝瘦痛,神疲乏

  • 保元托脓散

    药方名称保元托脓散处方黄耆、当归、僵蚕、白芍(炒)、防风、丹皮、桔梗、陈皮、甘草、糯米。功能主治小儿痘疹火症,在六七八九日,曾用凉血解毒之药,毒气稍退,颜色少淡者。摘录《幼科直言》卷二

  • 法制槟榔

    《证治准绳·类方》卷一:法制槟榔药方名称法制槟榔处方鸡心槟榔30克(切作小块)缩砂(取仁)白豆蔻(取仁)丁香(切作细条)粉草(切作细块)各30克橘皮(去白,切作细条)生姜(切作细条)各250克 盐60

  • 升麻解毒汤

    药方名称升麻解毒汤处方升麻6克,葛根15克,赤芍12克,生甘草6克,黄芩15克,银花15克,川芎3克,蒲公英2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功能主治清解阳明热毒。主阳明热毒壅盛。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

  • 炉峰散

    《仁斋直指》卷二十二:炉峰散药方名称炉峰散处方炉甘石(绿者,十分细)30克 大南星半夏(生)各15克五倍子赤小豆片姜黄直僵蚕贝母白及各12克乳香7.5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痈疽肿毒。用法用量未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