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消肿散

消肿散

《外科真诠》卷下:消肿散

药方名称消肿散

处方乳香3克白及3克牡丹皮3克 上冰片0.6克

制法共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凉血消肿。治野火丹,从两腿上起,赤肿痛甚,如火之烧。

用法用量羊脂调涂。

摘录《外科真诠》卷下

《中医伤科学》:消肿散

药方名称消肿散

处方乳香1份 制没药1份 玉带草1份四块瓦1份 洞青叶1份虎杖1份 五香血藤1份天花粉2份 生甘草2份叶下花2份叶上花2份 虫蒌粉2份大黄粉2份黄芩2份五爪龙2份白及粉2份红花1份苏木粉2份龙胆草1份 土黄连1份飞龙掌血2份 绿葡萄根1份大红袍1份

制法研末混和,用适量凡士林调制成膏。

功能主治消瘀,退肿,止痛。治各种闭合性损伤肿痛。

用法用量外敷患处。

摘录《中医伤科学》

《外伤科学》:消肿散

药方名称消肿散

处方黄柏150克苍术150克姜黄90克大黄90克透骨草90克散血草90克陈皮90克香附90克甘草30克

制法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祛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肢体疼痛。

用法用量瘀肿用酒、醋调敷;灼痛用水、蜜调敷患处。

摘录《外伤科学》

猜你喜欢

  • 还睛汤

    《伤科补要》卷三:还睛汤药方名称还睛汤处方人参、云苓、枸杞、肉苁蓉、天冬、麦冬、生地、熟地黄。功能主治固本还光。主目伤睛暗者。用法用量睛明骨伤,眼珠挂落者,先将收珠散,用银针蘸井花水,将药点眼珠上,及

  • 八珍加木通牛蒡子汤

    药方名称八珍加木通牛蒡子汤处方人参8分,白术1钱,茯苓8分,甘草(炙)8分,当归1钱,熟地黄8分,川芎8分,白芍8分,木通8分,牛蒡子8分。功能主治补中利水。主痘疮至11-12日,贯浆已满,热毒解散,

  • 防风平胃散

    药方名称防风平胃散处方苍术、厚朴、广皮、甘草、防风。功能主治风湿腹胀,发热身重,不能转侧,一身尽痛,心腹胀满,外连头面,胸前饱闷。用法用量下部胀,加防己。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 斗肚丸

    药方名称斗肚丸处方木瓜1两,厚朴1两,诃子肉1两,苍术1两,赤石脂1两,茯苓2两,附子半两。制法上为末,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泄泻。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摘录《普济方》卷二○八

  • 丁香开胃丸

    《魏氏家藏方》卷五:丁香开胃丸药方名称丁香开胃丸处方白豆蔻半两,甘草(炙)半两,半夏曲半两,丁香1两半(不见火),肥生姜3斤(薄切,焙干,取3两),人参3两(去芦)。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1两作10

  • 硫黄补火丸

    药方名称硫黄补火丸处方硫黄6钱,母丁香5钱,麝1钱。制法上研末,独头蒜为丸,如豆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男子精寒痿弱,白浊遗精;女子宫寒虚冷,赤白带下;寒泄。用法用量每次1丸,纳脐眼中,上贴红缎膏。摘录

  • 加味柴苓汤

    药方名称加味柴苓汤处方柴胡、白茯苓、甘草、陈皮、防风、白芍(炒)、当归身、白术(炒)。功能主治小儿伤风咳嗽,面青唇白,体弱。或兼大便不实者。用法用量生姜1片,红枣1枚为引,水煎服。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 产后调理方

    药方名称产后调理方处方当归身9克川芎4.5克 生地6克赤芍药4.5克 元胡(醋制)6克牛膝15克蒲黄4.5克干姜(炒黑)2.1克肉桂(火盛者及夏月勿用)2.1克山楂肉9克五灵脂(醋炒,去沙)3克桃仁(

  • 虎胫骨汤

    药方名称虎胫骨汤处方虎胫骨(涂酥,炙)1两半,当归(焙)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桔梗(炒)1两半,赤石脂2两半,酸枣仁(微炒)2两半,白芷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白术半两,地榆半两,木香半

  • 妒精散

    药方名称妒精散处方破故纸1两,韭菜子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妒精,阳物硬而不察,白浊流出。用法用量每服6钱,水1碗,煎半碗服即愈。未愈,服五宝丹。摘录《仙拈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