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枇杷叶散

枇杷叶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厚朴(姜制)、陈皮丁香,各半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香薷,七钱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中暑伏热,烦渴引饮,呕哕恶心,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生姜汤或冷水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陈皮(汤去瓤.焙)、丁香,各半两。厚朴(去皮.涂姜汁炙)四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焙)、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香薷三分。

炮制上件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

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

小儿三岁以下,可服半钱,更量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陈皮(汤,去瓤,焙)丁香各15克厚朴(去皮,涂姜汁炙)120克白茅根麦门冬(去心,焙)干木瓜甘草(炙)各30克香薷23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于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50毫升,入生姜2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小儿三岁以下,可服1.5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圣惠》卷八十四: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分(拭去毛,炙微黄),川升麻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茅根1两(锉),竹茹3分,贝母半两(煨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壮热,咳嗽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大枣1个(擘),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十六: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前胡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槟榔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2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反胃呕哕不止,胸膈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十六

《圣惠》卷七十八: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半两(去毛,微炙),麦门冬3分(去心),厚朴半两(去皴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葛根3分(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伤寒,呕哕不止,虚烦渴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圣惠》卷二十八: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前胡1两(去芦头),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大腹皮半两(锉),桂心半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消痰饮,顺气思食。主虚劳。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四十二: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槟榔1两,赤茯苓1两,高良姜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细辛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气呕吐,心胸满闷,痰滞,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圣惠》卷二十: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别名枇杷叶汤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诃梨勒皮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痰气逆,不能食。

用法用量枇杷叶汤(《圣济总录》卷十七)。

摘录《圣惠》卷二十

《不居集》上集卷十五: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苡仁、麦冬橘红各等分。

功能主治降肺气。主劳嗽。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五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集验方》: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筋膜丝及毛衣)1两,山栀子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肺风并糟鼻。

用法用量每服2钱或3钱,食后好酒调下。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集验方

《圣惠》卷十五: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黄芩半两,栀子仁半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头痛壮热,食即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三: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前胡1两(去芦头),槟榔1两,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虚,食不消化,食即欲呕。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五十: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人参1两(去芦头),槟榔1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桔梗1两(去芦头),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气膈吐涎痰,食不消化,心腹痞满雷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一: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人参1两(去芦头),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痰饮,发即烦闷不安,兼吐痰水。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侯。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普济方》卷三四一: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半两,半夏半两,麦门冬半两,人参半两,甘草半两,诃子目1两,藿香1两,枳壳3分,陈皮3分(一方无大枣诃子)。

功能主治妊娠心膈气滞,呕吐,不下饮食,神虚烦,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一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炙,去毛)1钱,丁香1钱,白茅根1分,人参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胃气虚冷,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匕,煎马齿苋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圣惠》卷七十五: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藿香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麦门冬半两(去心),诃梨勒1两(煨,用皮),枳实3分(麸炒微黄),赤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膈气滞,呕逆不下饮食,心神虚烦,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养老奉亲》: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炙去毛)1两,人参1两,茯苓1两,白术1两,羌活1两,黄耆1两,甘草(炙)半两,半夏(汤洗去滑,切破,焙干)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凉心润肺,消壅。主老人脾肺客热,上焦滞痰。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薄荷,煎至7分,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养老奉亲》

《圣惠》卷七十八: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红兰花1两,桂心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赤芍药1分,人参3分(去芦头),芦根3分(锉),白术1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血气壅滞,心烦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准绳·幼科》卷八: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阴干)1两,山栀子半两,百部2钱半,槟榔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鼻疳赤烂。

用法用量每服3钱,儿小者2钱,更小1钱,白汤调下。

摘录《准绳·幼科》卷八

《局方》卷二: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半两,陈皮(汤浸,去瓤,焙)半两,丁香半两,厚朴(去皮,涂姜汁炙)4两,白茅根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干木瓜1两,甘草(炙)1两,香薷3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暑毒攻心,呕吐鲜血。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兰台规范》引作“枇杷散”。

摘录《局方》卷二

《圣惠》卷十一: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别名枇杷叶汤

处方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麦门冬3分(去心),葛根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干呕,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枇杷叶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五)。方中赤茯苓,《圣济总录》作“白茯苓”。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五: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木通半两(锉),前胡半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麻仁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犀角屑半两,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壅痰滞,呕哕,见食即吐。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五十一: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草豆蔻半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大腹皮半两(锉),白术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温胃。主痰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圣惠》卷十一: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3两(拭去毛,炙微黄),前胡2两半(去芦头),赤茯苓2两,桂心3分,犀角屑1两,槟榔1两,桑根白皮3分(锉),赤芍药1两半,芦根3分(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往来寒热,胸胁气满,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八十二: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分(拭去毛,微炙黄),母丁香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吐乳不定。

用法用量如吐者,乳头上涂1字,令儿咂便止。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圣惠》卷十二: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香半两,大腹皮1两(锉),半夏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已解,犹有风冷,痰滞胸膈,噎塞食饮,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八十三: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别名枇杷叶汤、香葛散

处方枇杷叶(拭去毛,炙令黄)1分,葛根(锉)1分,胡黄连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玄参1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气壅烦热,渴不止,少欲乳食。

用法用量枇杷叶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八)、香葛散(《普济方》三八六)。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鸡峰》卷十三: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人参半两,枇杷叶(去毛,以枣汁炙令黄)半两,白术半两,陈皮半两,前胡半两,藿香叶半两,白茯苓半两,桔梗1分,甘草1分,白豆蔻半两,半夏曲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适阴阳,和养脾胃。主食饮易伤,腹胁痞满,口干多渴,常欲饮冷,四肢倦怠,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三

《本事》卷四引庞老方: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1钱,人参(去芦)1钱,茯苓(去皮)半两,茅根2分,半夏3分(汤浸7次)。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定呕吐,利膈。主翻胃呕吐,霍乱。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枇杷散”、《准绳·类方》引作“枇杷叶饮”。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枇杷叶气味苦辛,入手太阴、足阳明,最能下气,冬夏不凋,得天地四时之气;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茅根气味甘寒,入手太阴、足阳明,能除伏郁之热;半夏气味辛温,入足阳明;使以生姜槟榔末,取其辛通而能下行也。此呕吐,中脘如痞,膈间之气不利,苦辛之药以下其气,急以甘温补中之品护持中土,则土旺而浊不侵犯矣。

摘录《本事》卷四引庞老方

《朱氏集验方》卷四: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丁香3钱,干姜3钱,半夏(汤浸,洗)3钱,沉香3钱,枇杷叶(姜汁涂,炙)3钱,肉豆蔻3钱(面包煨),甘草5钱半(炙),白豆蔻仁(炒)6钱,陈皮6钱,缩砂仁(炒)6钱,茯神(去木)1两,白术1两,槟榔2钱半(煨),青皮4钱半,木香4钱。

功能主治调理脾胃,清膈下气.去积滞,舒气除痰,推陈纳新。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枣子1个,煎至7分,不拘时候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御药院方》卷四: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别名枇杷叶煎

处方枇杷叶(去毛)、陈皮(去白)各等分。

制法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呕逆吐食。五噎。

用法用量枇杷叶煎(《医统》卷二十七)。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普济方》卷一一七引鲍氏方: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3钱,生姜3钱,罂粟壳(去瓤蒂)3钱。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伏暑暴泻。暑天有初感便泻,或赤或白,小便不利,烦躁而呕,用五苓散、六和汤未止;兼治暑毒。

用法用量用水2大盏,蜜1合,粟米百余粒,酒半合,同煎至1盏以下,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七引鲍氏方

猜你喜欢

  • 露宿丸

    《肘后方》卷四:露宿丸药方名称露宿丸别名大露宿丸处方矾石3两,干姜3两,桂3两,桔梗3两,附子(炮)3两,皂荚3两。制法捣筛,蜜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积聚,寒冷百病。用法用量大露宿丸(《本草图经》引《

  • 椒朴健脾散

    药方名称椒朴健脾散别名椒附健脾散处方川椒(去目,微炒出汗)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1两,肉豆蔻(面裹煨熟)1两,诃子(煨,去核)1两,缩砂仁1两,丁香1两,木香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高良姜

  • 羊脊骨粥

    药方名称羊脊骨粥处方大羊脊骨1 具,青小米100 克,食盐适量。制法先将羊脊骨砸碎,煮沸后捞出羊骨,取汁;再将青小米洗净后,加入羊骨汁内煮粥。粥熟后加适量食盐即可服用。功能主治益阴补髓,润肺泽肤。适用

  • 生津甘露汤

    药方名称生津甘露汤别名清凉饮子(《兰室秘藏》卷上)。处方升麻1.2克防风生甘草汉防己生地黄各1.5克当归身1.8克柴胡羌活炙甘草黄耆酒知母酒黄芩各3克 酒龙胆草石膏黄柏各4.5克红花少许桃仁5个杏仁1

  • 扶桑延年至宝丹

    药方名称扶桑延年至宝丹处方巨胜子1斤,枸杞子1斤,何首乌1斤,冬青8两,破故纸8两,山萸肉1斤,巴戟4两,桑叶10斤,柏子仁1斤,蛇床子1斤,川椒半斤。制法上为极细末,同金樱子膏15斤、白蜜20斤,同

  • 炉功眼膏

    药方名称炉功眼膏处方炉甘石、十大功劳。制法十大功劳根茎50g,加水500毫升,煎成浓汁,去滓后加炉甘石粉成为浓糊状,干燥成散剂;然后取此散剂30g,加凡土林60g,羊毛脂10g,调匀成眼膏。功能主治收

  • 柴胡枳桔汤

    《古今医鉴》卷三:柴胡枳桔汤药方名称柴胡枳桔汤处方麻黄杏仁桔梗枳壳柴胡黄芩半夏知母石膏干葛甘草功能主治主伤寒胸胁痛,潮热作渴,咳痰气喘。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摘录《古今医鉴》卷三《

  • 补气止崩汤

    药方名称补气止崩汤处方生耆1两,归身1两(土炒黑),白芍炭3钱(炒黑),贯仲炭1钱半(炒透),姜炭5分,白术5分(炒),熟地炭5钱,山药5钱(炒),麦冬2钱(去心),五味子1钱(炒),胶珠3钱,乌梅炭

  • 消暑圆

    药方名称消暑圆处方半夏(醋五升煮干)、甘草(生)、茯苓(去皮),各半斤。炮制上细末,生姜汁作薄糊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伤暑,发热头疼。中暑为患,药下即苏,伤暑发热头疼,用之尤验。夏月常服,止渴利

  • 铃石散

    药方名称铃石散处方铃石1分,石决明1分,甘菊花1分,井泉石1分,夜明沙1分(微炒),黄连1分(去须)。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小儿眼疳,生翳膜,遮睛欲失明。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米泔同煮猪子肝1具,烂熟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