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

《中国药典》: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处方川芎120g白芷60g羌活60g细辛30g防风45g薄荷240g荆芥120g甘草60g

性状为暗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辛、微苦。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用法用量饭后清茶冲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处方川芎(四两)荆芥穗(四两)细辛(去心.一两)白芷(一两)甘草(一两)羌活(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薄荷(蜜炙.八两)

功能主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言语声重。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附子(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注,太阳穴疼,但是感风气,悉皆治之。

常服清头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别名茶调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240克川芎荆芥(去梗)各120克 香附子(炒)250克(别本作细辛去芦30克)防风(去芦)45克白芷羌活甘草(爁)各6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主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调下。

备注方中川芎善治少阳经头痛(头项两侧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前额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额骨痛),均为主药;荆芥薄荷防风升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香附行气宽中,兼能疏风(现配方多用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配合荆、防、薄荷,增强疏风止痛之效;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使升散不致耗气;用茶清调服,乃取茶叶苦寒之性,既能上清风热,又能监制风药过于温燥升散,使之升中有降。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功。

按:本方用法,《世医得效方》卷十作"每服6克,葱白、茶清调下;用葱涎调贴两太阳穴,除痛甚者特效。又用朴消少许,吹入鼻中立愈。左痛吹右,右痛吹左。"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别名茶调散、茶调汤、川芎茶调饮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8两,川芎4两,荆芥(去梗)4两,香附子(炒)8两(别本作细辛去芦1两),防风(去芦)1两半,白芷2两,羌活2两,甘草(爁)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头目。主偏正头痛,伤风壮热,肢体烦疼,风热隐疹。

用法用量茶调散(《得效》卷十)、茶调汤(《医方类聚》卷八十二引《经验良方》)、川芎茶调饮(《不居集》下集卷二)。

各家论述《医林纂要》:薄荷辛寒,轻虚上浮,上清头目之风热,旁搜皮肤之湿热,中去肝胆之虚热,下除肠胞之血热,此用以为君药,所谓“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也”。荆芥辛苦温,上行祛头目之风,除经隧之湿,去血中之风湿郁热,此以佐薄荷而为臣。芎穷甘辛,行血中之气,排筋骨之湿,上通巅顶,下彻血海,为厥阴肝经表药;羌活苦辛,此以祛太阳之风热;白芷辛温,此以祛阳明之风热;防风辛甘,缓肝补肝,以防风淫之内侵,故曰防风,其祛风不拘经络,无所不到;细辛辛温,达肾气,使上行以清耳目,主治少阴头痛;甘草以补土和中;茶叶甘苦寒,轻清上浮,能升清阳于上,而降浊阴于下,聪明耳目,开爽精神,虽非风药,而能助诸药,以散风除热,清头目。

临床应用偏头痛:作者用《局方》川芎茶调散原方治疗126例偏头痛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有效率达83.3%。患者偏头痛为阵发性,可以固定或交替发作,右侧多于左侧,且都伴有神经忧郁状态。

摘录《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银海精微》卷上: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处方川芎1两,防风1两,羌活1两,甘草1两,石决明1两,木贼1两,石膏1两,炒荆芥1两,菊花1两,薄荷叶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热泪,眼弦湿烂。

用法用量每服2-3钱,食后茶送下。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医学心悟》卷四: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处方川芎(酒拌)1两,荆芥1两,白芷1两,桔梗(炒)1两,甘草1两,黄芩(酒炒)1两,川贝母(去心)1两,黑山栀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通窍清热。主鼻渊,鼻中常出浊涕,源源不断。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陈松萝细茶调下,1日3次。

摘录医学心悟》卷四

猜你喜欢

  • 橘皮防己汤

    药方名称橘皮防己汤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防己2两,桑根白皮(锉)2两,甘草(炙,锉)半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槟榔(锉)1两,大腹(并子锉)7枚,生姜(锉,炒)3两。制法上为粗末

  • 莲肉汤

    药方名称莲肉汤处方莲心(去心)半斤,猪肉(去油皮)1斤。功能主治小儿痘后或吐蛔,或利下蛔者。用法用量共水煮熟,下砂仁、伏酱,朝夕与啖,其胃气接养,虫自安居不出矣。切不宜投以使君子、槟榔之物,痘中一投,

  • 斑蝥醋浸剂

    药方名称斑蝥醋浸剂处方全虫16个斑蝥12个 皮消12克乌梅肉30克 米醋500克制法将上药入醋内,浸泡七昼夜,过滤备用。功能主治杀虫止痒。主治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用法用量用时涂于患处。注意皮肤有损

  • 小米枣仁粥

    药方名称小米枣仁粥处方小米100克 枣仁末15克蜂蜜30克制法小米煮粥,候熟,入枣仁末,搅匀。功能主治补脾润燥,宁心安神。治纳食不香、夜寐不宁、大便干燥。用法用量食用时,加蜂蜜,日服2次。摘录《民间方

  • 胆归糖煎散

    药方名称胆归糖煎散处方龙胆草2两,细辛2两,当归2两,防风2两。功能主治血灌瞳神,目暴赤疼痛,或生翳膜。用法用量用沙糖1小块同煎服。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 国寿散

    药方名称国寿散处方百草霜15钱,飞罗面20钱,生姜汁5钱。功能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上药以酒和匀,贴纸上,用火针熨其上。摘录《中国接骨图说》

  • 参硫散

    药方名称参硫散处方苦参1钱,西硫黄2分。功能主治梅花风。用法用量猪胆汁调搽。摘录《青囊秘传》

  • 和气丸

    《叶氏女科》卷一:和气丸药方名称和气丸处方厚朴(姜制)5钱,陈皮3钱,藿香(如炒,少用)3钱,白术(蜜炙)3钱,玄胡索3钱,枳壳(麸炒)3钱,香附5钱(童便制),草果2钱,甘草2钱,砂仁2钱,小茴2钱

  • 道合汤

    药方名称道合汤处方削术1斤(米泔浸1宿,控干,隔纸炒),甘草6两,白盐6两,椒子120粒(隔纸炒,干净地纸上摊之,用碗盖之)。制法上合捣时须要念道合道合四十九声,一捣一念,数足即不须念。功能主治健脾胃

  • 老军散

    药方名称老军散处方大黄(半生半煨)、甘草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发背痈疽,疔疮恶毒,一切无名肿毒,焮热初起未溃者。用法用量每用1匙,空心温酒调服1-2服。疏利为度。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