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已寒丸

大已寒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大已寒丸

药方名称大已寒丸

处方荜茇肉桂各2千克干姜(炮)高良姜3千克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久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疴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阴气独胜,手足厥冷,伤寒阴盛,神昏脉短,四肢怠惰。

用法用量每服20粒,食后用米饮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元戎》:大已寒丸

药方名称大已寒丸

处方肉桂5钱,茯苓5钱,良姜7钱,乌头(炮)7钱,附子(炮)1两,干姜(炮)1两,芍药1两,茴香(炒)1两。

功能主治阴证服四逆辈,胸中发躁而渴者;或数日大便秘,小便涩赤。

用法用量服此丸上不躁,大小便自利。

摘录《元戎》

《局方》卷二(绍兴续添方):大已寒丸

药方名称大已寒丸

处方荜茇4斤,肉桂4斤,干姜(炮)6斤,高良姜6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阴气独盛,手足厥冷;伤寒阴盛,神昏脉短,四肢怠惰。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局方》卷二(绍兴续添方)

儒门事亲》卷十二:大已寒丸

药方名称大已寒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1两,川乌头(炮,去皮脐,作豆大,再炒黄)1两,干姜(炮裂)1两,良姜(炒)1两,官桂(去粗皮)1两,吴茱萸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退阴助阳,除脏腑积冷。主恶冷湿痹,肘臂挛急,寒嗽痰厥,心中澹澹大动,屈伸不便,积水足浮肿,囊缩。中焦气弱,脾胃受寒,饮食不美,气不调和,心腹疼痛,大便滑泄,腹中雷鸣,霍乱吐泻,手足厥逆,便利无度;及疗伤寒阴湿,形气沉困,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猜你喜欢

  • 改容丸

    药方名称改容丸处方大贝母(去心)白附子防风白芷菊花叶滑石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用大肥皂10荚,蒸熟去筋膜,捣和药为丸。功能主治治风热上攻,致患雀斑、粉刺。用法用量早晚洗面。摘录《医学心悟》卷六

  • 赤麟丹

    药方名称赤麟丹摘录《经验方》卷下。为《玉钥》卷上“严氏赤麟散”之异名

  • 调中和气散

    药方名称调中和气散处方苏梗、砂仁壳、石膏(不可多)、知母(炒)、川柏(炒)、前胡、百草霜。功能主治子悬。胎热气逆,胎上攻心,不知人事。摘录《盘珠集》卷下

  • 漏芦升麻汤

    药方名称漏芦升麻汤处方漏芦10克,大青叶10克,升麻8克,黄芩5克,生甘草5克,玄参5克,牛蒡子5克(炒),苦桔梗5克,连翘5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热毒壅盛。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

  • 香芎汤

    药方名称香芎汤别名香芎散(《御药院方》卷九)。处方芎藭羌活(去芦头)细辛(去苗、叶)防风(去叉)莽草郁李仁(去皮,研)各15克制法上六味,捣为粗末。功能主治治风壅齿痛不可忍,或牙齿动摇,并口内生疮者。

  • 二砂丸

    药方名称二砂丸处方沙参、丹砂(研)、硇砂(研)、人参、玄参、丹参等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喉痹,咽塞热痛。用法用量食后、临卧含1丸化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 广灵丹

    《青囊秘传》:广灵丹药方名称广灵丹处方银朱生羽 炙乳香炙没药青黛藿香薄荷明雄僵蚕洋樟半夏细辛白芷大黄木鳖子牙皂 茅术木香各15克冰片15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功能主治治阴分疽毒。用法用量掺于膏药上贴之。

  • 河西米汤粥

    药方名称河西米汤粥处方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河西米2升。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用法用量羊肉熬成汤,滤净,下河西米,淘洗净,次下细乞马、米、葱、盐,同熬成粥。或不用乞马亦可。摘录《饮膳正要》

  • 保寿丸

    《圣济总录》卷九:保寿丸药方名称保寿丸处方牛黄(研)半两,丹砂(研)半两,雄黄(研)半两,犀角(镑屑)半两,天麻半两,蝉壳(去土)半两,干姜(炮)半两,白僵蚕(炒)半两,半夏(汤洗10遍,焙)半两,乌

  • 神仙夺命丹

    药方名称神仙夺命丹别名二豆回生丹(《万病回春》卷三)。处方乌梅13个(水浸,去核)硇砂6克雄黄6克乳香3克百草霜15克绿豆黑豆各49粒制法将乌梅杵烂,前药并豆为末,入梅再捣和匀,丸如弹子大,以乳香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