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六味地黄丸

加味六味地黄丸

医宗金鉴》卷五十五:加味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六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30克 山萸肉30克 怀山药(炒)茯苓各24克泽泻牡丹皮各15克鹿茸(炙)9克五加皮15克麝香1.5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血。治小儿素禀气血虚弱,先天不足,以致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头发疏薄,身坐不稳,语言迟者。

用法用量大儿每服6克,小儿4.5克,盐汤送下。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广笔记》:加味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六味地黄丸

处方怀生地(如法制)8两,怀山药4两,白茯苓(坚白者)4两(人乳拌,晒干又拌,多多更妙),山茱萸(去核)4两,牡丹皮3两,麦门冬(去心)6两,泽泻3两(目病减半),甘菊花(苦者不用)6两,真甘枸杞(去蒂)6两,北五味(去枯者)6两,又方加白蒺藜(炒去刺)5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固精明目,久服延年。主身体虚弱,患目疾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摘录《广笔记》

《广笔记》:加味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六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半斤,天门冬4两,麦门冬4两,牛膝4两,鳖甲4两,黄柏4两,青蒿4两,五味子4两,橘红4两,枇杷叶4两,怀山药4两,山茱萸肉4两,泽泻2两,牡丹皮2两,白茯苓2两。

功能主治吐血。

摘录《广笔记》

《金鉴》卷五十五:加味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六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1两,山萸肉1两,怀山药(炒)8钱,茯苓8钱,泽泻5钱,牡丹皮5钱,鹿茸(炙)3钱,五加皮5钱,麝香5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五迟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皆肾气不足之故。

用法用量大儿每服2钱,小儿1钱5分,盐汤送下。

摘录《金鉴》卷五十五

猜你喜欢

  • 大黄泻肝散

    药方名称大黄泻肝散处方郁李仁2钱半,荆芥2钱半,甘草5钱,大黄5钱。功能主治乌风内障。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 八味檀香散

    《中国药典》:八味檀香散药方名称八味檀香散处方檀香200g石膏100g红花100g甘草100g丁香100g 北沙参100g拳参100g 白葡萄干100g来源蒙古族验方。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粉末;气香,味

  • 丁萸六均汤

    药方名称丁萸六均汤处方六君子汤加丁香、吴萸、姜。功能主治寒盛呕吐。摘录《金鉴》卷四十二

  • 大黄清胃丸

    药方名称大黄清胃丸处方大黄504g 关木通63g槟榔63g黄芩96g胆南星42g羌活42g滑石粉168g白芷42g牵牛子(炒)42g芒硝63g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苦、辛。炮制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

  • 五物番薷汤

    药方名称五物番薷汤处方香薷90克 白扁豆(姜制)厚朴(制)白茯苓各45克甘草(炙)30克制法上锉。功能主治驱暑和中。治感受暑湿,脾胃不和,呕吐泄泻。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煎,温服。摘录《仁斋直指》卷三

  • 黄白散

    《回春》卷八:黄白散药方名称黄白散处方榆树根白皮(为细末)1两,黄丹2钱。制法上药搅匀。功能主治汤火伤。用法用量牲畜火伤,照患处涂之;须臾流水出可治;不流水,是烧得太重,不可治也。然人被烧亦同此断。摘

  • 凉血清肺饮

    药方名称凉血清肺饮处方生地30克 丹皮9克赤芍9克黄芩9克知母9克 生石膏30克 桑白皮9克枇杷叶9克 生甘草6克功能主治凉血清肺治痤疮,酒渣鼻。用法用量水煎服。大便秘结,加大黄、大青叶。备注方中生地

  • 犀角解毒饮

    药方名称犀角解毒饮处方牛蒡子(炒)犀角荆芥穗防风连翘(去心)金银花赤芍药 生甘草川黄连生地黄灯心功能主治治赤游风,头面、四肢、皮肤赤热而肿,色若丹涂,游走不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

  • 复蚕丸

    药方名称复蚕丸处方复蚕1个(用线串其头,阴干,只取向后有粪处,研细),辰砂3分(研,水飞),麝香3字(研),荜茇3钱半,雄黄3钱半(研,水飞),胡黄连3钱半。制法上为末,以新蒸粟米饭一块,泥裹煨之,取

  • 碧霞散

    《得效》卷十六:碧霞散药方名称碧霞散处方铜青3钱,滑石1钱,土膏半两,轻粉少许,麝香少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目疾。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汤泡洗眼。摘录《得效》卷十六《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烟霞圣效方》: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