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减理中汤

加减理中汤

《金鉴》卷五十二:加减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减理中汤

处方人参干姜白术(土炒)、川椒。

功能主治胃寒虫扰作吐,唇色或红或白,胃口时痛时止,频呕清涎者。

用法用量引用乌梅1个,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二

《痘疹一贯》卷二:加减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减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黄耆甘草木香肉桂茯苓半夏陈皮

功能主治小儿痘疹,吐泻里虚。不能出快。

用法用量生姜,水煎服。

摘录《痘疹一贯》卷二

《鸡峰》卷十二:加减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减理中汤

处方白术1两,人参1两,甘草1两,干姜1两,青皮半两,陈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生养诸气,大益脾胃。主脾胃不和,三焦壅滞,胸膈痞闷,胁肋胀痛,呕吐恶心,口淡无味,呼吸寒冷,心腹暴痛,饮酒过伤,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加减理中丸”,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引《十便良方》改。

摘录《鸡峰》卷十二

猜你喜欢

  • 蛤青散

    药方名称蛤青散处方蚌粉(新瓦炒令通红)、青黛少许。功能主治痰嗽面浮。久嗽。用法用量《惠直堂方》本方用法:每服二钱。临床应用痰嗽:宋徽宗宠妃,苦痰嗽终夕不寐,面浮如盘,内医官李防御治之,三日不效,当诛。

  • 腊脂涂方

    药方名称腊脂涂方处方腊日猪脾脂(不得经水,细锉,用干净器研烂)。制法上药净瓶盛,以油单盖。埋幽阴地近水处,深1尺许,经夏取出。功能主治烫火所伤。用法用量用时以鹅毛扫所损处。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 舒筋通络汤

    药方名称舒筋通络汤处方生地12克当归6克白芍4.5克(酒炒)川芎3克枸杞子9克木瓜3克(酒炒)金毛脊6克(去毛,切片)楮实子6克 川断6克独活3克(酒炒)牛膝6克秦艽3克 红枣10枚 姜3片桑枝32厘

  • 黄连阿胶丸

    《卫生宝鉴》卷十六:黄连阿胶丸药方名称黄连阿胶丸处方阿胶(碎炒)30克黄连90克茯苓60克制法上药各为细末,以水调阿胶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热调血,燥湿止痢。治热痢,诸痔。用法用量每服30丸,

  • 保产芎归汤

    药方名称保产芎归汤处方当归1两,川芎5钱,车前子(焙黄,研末)3钱。功能主治保全孕妇易产。主用法用量前2味水煎,入车前子末调和,随时服下。冬月,加肉桂。摘录《仙拈集》卷三

  • 当归大黄丸

    药方名称当归大黄丸处方当归、大黄。功能主治燥伤血分,下痢赤积,腹中作痛。用法用量应急下者,合天水散;应缓下者,合戊已汤。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药方名称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处方桂枝生姜各9克甘草6克皂荚1挺大枣12枚制法上五味,哎咀。功能主治治肺痈,吐涎沫,初起有表邪者。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

  • 集验鹿茸丸

    药方名称集验鹿茸丸处方鹿茸(酥炙)1两,熟地黄1两,当归(酒浸,焙)1两,枸杞子1两,酸枣仁(慢火炒,去皮)1两,远志(姜汁腌,取肉,焙)1两,附子(炮)1两,沉香1两,牛膝(酒浸,焙)1两,山药(炮

  • 消肿止痛散

    药方名称消肿止痛散处方芙蓉叶30克 陈小粉45克五倍子生南星 生半夏生草乌各9克制法共研末。功能主治消肿止痛。治痈疽初起。用法用量醋调敷。摘录《疡医大全》卷八

  • 臭黄膏

    《圣惠》卷六十五:臭黄膏药方名称臭黄膏处方臭黄半两(研),乱发半两(烧灰),芜荑半两,硫黄1分(细研),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吴茱萸半两,粉脚半两(细研)。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风疮疥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