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冷香汤

冷香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冷香汤

药方名称冷香汤

处方良姜(二钱)附子(炮.去皮脐.二钱)甘草(炙.二钱)干姜(炮.一钱)丁香(三分)草果(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伏暑,引饮燥渴,过食生冷成霍乱。

用法用量上作二贴,用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滓贮瓶中,沉井中,待冷服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百一选方》卷七:冷香汤

药方名称冷香汤

处方良姜檀香甘草(炒令赤)附子(炮裂,去皮、脐)各60克丁香6克 川姜22.5克(炮)草豆蔻5个(去皮,面裹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夏秋暑湿,恣食生冷,遂成霍乱,阴阳相干,脐腹刺痛,胁肋胀满,烦躁,引饮无度。

用法用量每用药末15克,加水1.3升,煎十数沸,贮瓶内,沉井底,作熟水服。

摘录《百一选方》卷七

《百一》卷七引王元礼方:冷香汤

药方名称冷香汤

别名冷香饮子

处方良姜2两,檀香2两,甘草(炒令赤)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丁香2钱,川姜3分(炮),草豆蔻5个(去皮,面裹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暑止渴。主瘴病,胃脘刺痛,胸膈不利,或吐或泻。

用法用量冷香饮子(《医级》卷七)。

各家论述瘴疟指南》:寒淫于内,治以辛热,川姜、良姜、檀香、草蔻、丁香附子皆辛热之药,去寒温胃;甘草之甘,温以和中;大渴引饮者,心肺中有邪热,故冷饮以导邪热下行也。

摘录《百一》卷七引王元礼方

猜你喜欢

  • 扶脾生脉散

    药方名称扶脾生脉散别名黄耆补血汤(《医学入门》卷七)。处方人参当归白芍各3克紫菀黄耆各6克麦门冬五味子甘草各1.5克功能主治健脾复脉。治出血后脾胃虚弱,气喘神疲,吐衄不止。用法用量水煎,饭后温服。摘录

  • 丹雄丸

    药方名称丹雄丸处方丹砂(研)1钱,腻粉3钱,巴豆7粒(去皮心膜,出油),乳香(研)半钱,麝香(研)半钱,雄黄(研)半钱,砒霜(研)半钱。制法上为细末,水浸,炊饼心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鬼疟。用法用

  • 碧雪煎

    药方名称碧雪煎处方大青3两,吴蓝叶2两,竹茹3两,麦门冬2两(去心),子芩2两,甘草3两(生用),枳壳3两(去瓤),地骨皮3两,龙胆3两(去芦头),犀角屑2两,玄参3两,赤茯苓2两,川升麻2两,羚羊角

  • 解蛛丹

    药方名称解蛛丹处方苎麻根灰3钱,冰片2分,轻粉5分,抱出鸡蛋壳(烧灰)1钱,灯草灰2分,白明矾3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蜘蛛疮。用法用量掺疮上,即痊。然后须用苎麻揉搽皮破,掺药。摘录《洞天奥旨》卷十

  • 青吹口散

    药方名称青吹口散处方煅石膏9克 煅人中白9克青黛3克薄荷1.5克黄柏2.1克 川连1.5克 炒月石18克冰片3克制法将煅石膏、煅人中白、青黛各研细末和匀,再用水飞三四次,研至无声为度,晒干,再研细后,

  • 龙骨粉膏

    药方名称龙骨粉膏处方大虾蟆1枚(自死者),乱发1块(鸡子大),猪脂1斤。功能主治久痈疮,败坏成骨疽。用法用量上药纳脂中煎之,二物略消尽,下待冷,更纳盐1合搅和之。末龙骨,粉疮四面,厚2分,以膏着疮中,

  • 固真秘元煎

    药方名称固真秘元煎处方人参1钱,菟丝3钱,龙齿1钱,五味5分,茯苓1钱半,芡实,金樱子2钱,桑螵蛸1钱5分,车前1钱5分。功能主治久带、久淋、梦与鬼交,并治男子梦遗精滑。用法用量方中芡实用量原缺。摘录

  • 当归贝母苦参丸

    《金匮要略》卷下:当归贝母苦参丸药方名称当归贝母苦参丸别名苦参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处方当归贝母苦参各60克制法上三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用法用量

  • 灵应膏

    《眼科阐微》卷三:灵应膏药方名称灵应膏处方怀生地3两,熟地3两,麦冬4两,当归4两,枸杞5两,黄耆4两,怀牛膝5两(酒蒸3次),白术(土炒)4两,葳蕤肉3两,白茯苓2两,真阿胶3两(炒)。制法上共为细

  • 蒜泥拔毒散

    药方名称蒜泥拔毒散处方老蒜2瓣(捣如泥)功能主治拔毒利喉。治喉痹等急喉证。用法用量用梧桐子大许,敷经渠穴,以皮纸包裹微扎,隔10~20小时启视,即起水泡,用针刺破,揩尽毒水。摘录《喉证指南》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