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保幼化风丹

保幼化风丹

古今医鉴》卷十三:保幼化风丹

药方名称保幼化风丹

处方南星1两,半夏1两,川乌1两,白附子1两(水洗净),郁金5钱。

制法上为末,装入腊月黄牛胆内,阴干,百日取出,研为末。

功能主治祛风痰,散惊热。主小儿惊风,四证八候。

用法用量小儿有热,热盛生痰,痰盛生惊,惊盛发抽。又盛则牙关紧急,而八候生焉。搐、搦、掣、颤、反、引、窜、视是也。搐者,两手伸缩;搦者,十指开、合;掣者,势如相扑;颤,头偏不正;反者,仰向后;引者,臂若开弓;窜者,目直似怒;视者,晴露不活。是谓八候也。其四证者,即惊、风、痰、热是也。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三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保幼化风丹

药方名称保幼化风丹

处方胆星2两,羌活1两,独活1两,天麻1两,芥穗1两,防风1两,川芎1两,淡全蝎1两,甘草1两,薄荷2两,人参(去芦)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钱重,每斤药用朱砂末3钱为衣,蜡皮或蜡纸筒封固。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止嗽化痰。主小儿感冒发热,头痛身痛,四肢抽动,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次服1丸,周岁以内酌减,白开水化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保幼化风丹

药方名称保幼化风丹

处方胆星2钱,羌活1钱,独活1钱,天麻1钱,钩藤5钱,橘络2钱,半夏2钱,全蝎1钱,党参1钱,黄芩2钱,甘草2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钱重,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解热散风,止嗽化痰。主小儿受风,咳嗽呕吐,消化不良,小便黄赤,急热惊风。

用法用量小儿5岁内服1丸,3岁内服半丸,白开水送下。

注意忌食生冷。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保幼化风丹

药方名称保幼化风丹

处方胆星5钱,党参5钱,明天麻5钱,独活5钱,全蝎5钱,川芎5钱,细辛5钱,羌活5钱,防风5钱,荆芥5钱,黄芩5钱,生甘草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丸重5分。

功能主治小儿惊风,痰涎壅盛,吐乳吐痰,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3岁服1丸,薄荷、灯心汤送下。

注意慢惊风忌用。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

猜你喜欢

  • 莲米散

    药方名称莲米散处方黄老米(炒)3合,莲肉3两(去心),猪苓5钱,泽泻(炒)5钱,白术(土炒)5钱,木香1钱半,白沙糖1两,干姜2钱(用湿纸包煨熟)。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老人五更泄泻。用法用量每服3钱

  • 椒目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椒目丸药方名称椒目丸处方椒目45克(微炒去汗)汉防己45克消石60克杏仁6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入)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风水面

  • 芥子酒

    《本草纲目》:芥子酒药方名称芥子酒处方白芥子250g 白酒1000ml 黄酒2000~3000ml炮制将白芥子研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3日,再入黄酒或米甜酒浸泡3日;去掉

  • 炙皂散

    药方名称炙皂散处方不舯皂角500克(去皮)生地黄1千克(取汁)生姜1千克(去皮,取自然汁)功能主治治风牙疼痛。用法用量上药以皂角蘸汁,慢火炙尽为度。每日早晨以牙刷刷皂角浓汁出,揩牙。旬日后更无一切齿疾

  • 生姜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生姜汤药方名称生姜汤处方干生姜二斤,白面(炒)三斤,甘草(炒)十三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研)十斤。炮制上炒盐二十二斤同为末。功能主治治酒食所伤,心胸烦满,口吐

  • 金星地蟮散

    药方名称金星地蟮散处方金星地蟮末2钱,婆婆石半钱,牛蒡根1两(切碎,焙干),灶下黄土1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解毒药。主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二五一

  • 赤水玄珠

    药方名称赤水玄珠别名天雨菽处方大生地1两,野白术1两,厚朴1两,青皮1两,杜仲1两,破故纸1两,巴戟1两,陈皮1两,茯苓1两,苁蓉1两,小茴香1两,川椒1两,戎盐1两。制法用新汲水同入砂铛熬浓汁,滤去

  • 银屑病1号

    药方名称银屑病1号处方茺蔚子15克,炒荆芥10克,板蓝根15克,银花15克,紫草皮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白藓皮15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清热除湿,凉血散风。主湿毒内蕴

  • 马蔺子散

    《外台》卷二十五引《崔氏方》:马蔺子散药方名称马蔺子散处方马蔺子1升(熬),地榆根皮8分,厚朴(炙)8分,熟艾8分,赤石脂1升,龙骨10分,茯苓10分,当归10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赤白痢,腹内疠痛

  • 野猪臛

    药方名称野猪臛处方野猪肉1千克(细切)功能主治治久痔下血不止,肛门肿满。用法用量上药煮令烂熟,入五味,空腹时食。摘录《饮膳正要》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