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仙散

二仙散

《仙拈集》卷四:二仙散

药方名称二仙散

处方轻粉硫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癣。

用法用量蜜调搽。

摘录《仙拈集》卷四

寿世保元》卷八引黄宾江方:二仙散

药方名称二仙散

处方穿山甲(用好浆儿酒1斤浸,将山甲微火炙干,再浸再炙,以酒干为度)1两,麝香2分,朱砂(以麻黄水煮过)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痘疮,寒战咬牙,6-7日陷而不发,不灌脓,陷入黑色,气欲绝者。

用法用量每服5-7分,或1钱,温酒调下。

注意有泻者,不宜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八引黄宾江方

古今医鉴》卷十五引黄宾江方:二仙散

药方名称二仙散

处方白芷(未溃者用1两,已溃者用5钱),贝母(未溃者用5钱,已溃者用1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发背痈疽,已成未成,已溃未溃,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好酒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五引黄宾江方

医学入门》卷六:二仙散

药方名称二仙散

处方仙灵脾、威灵仙各等分。

功能主治痘后食毒物,眼睛凸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六

《得效》卷九:二仙散

药方名称二仙散

处方蓬术1两半(煨),玄胡索1两,蛤粉3两,陈皮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因久坐、久立阴湿之地,当风醉脱靴鞋,而成脚气。若暑月久立,湿热郁蒸,荣滞不和发热;冬月寒气冷麻,或发疼痛闷乱,晴阴皆发。

用法用量每服2钱,炒黑豆50粒,以汤1盏,加生姜3片,煎至5分,去滓调服。

摘录《得效》卷九

卫生宝鉴》卷十三引李管勾方:二仙散

药方名称二仙散

处方白矾(生用)、黄丹各等分(一方加雄黄少许)。

制法上药各为末。

功能主治疔肿恶疮。

用法用量临用时各抄少许和匀,三棱针刺疮见血,待血尽上药,膏药盖之。不过3易,决愈。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引李管勾方

猜你喜欢

  • 椒姜大麦汤

    药方名称椒姜大麦汤处方大麦芽1升(炒),川椒1两(炒),干姜3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谷劳不能食。怠惰嗜卧,肢体烦重,腹满善饥而不能食,食已则发,因谷气不行。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日3服。摘录《医学摘粹

  • 百合煎

    药方名称百合煎处方白花百合。功能主治肺痈。用法用量或煮或蒸,频食即愈,拌蜜蒸更好。摘录《仙拈集》卷四

  • 红内消散

    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八,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六:红内消散药方名称红内消散处方红内消。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龟背。用法用量用龟尿调,点背上骨节,久久自安。摘录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八,名见《医部全录》

  • 斗肚丸

    药方名称斗肚丸处方木瓜1两,厚朴1两,诃子肉1两,苍术1两,赤石脂1两,茯苓2两,附子半两。制法上为末,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泄泻。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摘录《普济方》卷二○八

  • 玳瑁汤

    药方名称玳瑁汤处方生玳瑁生犀各以冷水浓磨汁200毫升功能主治主时行豌豆疮,及赤疮疹子。用法用量同搅令匀,每服50毫升,微温,一日四五服为佳。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 窜毒丸

    药方名称窜毒丸别名追毒保嗣丹处方穿山甲(头尾胸脊四足鳞甲各用数片)4两,刺猬皮(依上用法)3两,蝉蜕2两,皂角刺1两,蛇蜕2两,土茯苓2两,黄芩8钱,槐花米1两,川连6钱,真人参5钱,黄柏1两,栀仁1

  • 补肝酒

    药方名称补肝酒别名松膏酒处方松脂10斤。制法上细锉,以水淹浸一周日煮之,细细接取上臂,水竭更添之,脂尽更水煮如前;烟尽去火停冷,脂当沉下,取1斤,酿米1石,水7斗,好曲末2斗,如家常酿酒法,仍冷沉下;

  • 大衍丸

    药方名称大衍丸处方羌活2两,当归2两,白芷2两,防风2两,粉草2两,连翘2两,熟地2两,牛蒡子2两,僵蚕2两,蒺藜6两,玄参半斤(酒拌,晒),苦参皮1斤(酒浸,九蒸晒)。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

  • 加减开邪散

    药方名称加减开邪散处方甜白术5钱(土炒),云苓5钱,制半夏3钱,青皮1钱5分,枳壳1钱(炒),柴胡1钱,山楂3钱(炒),草蔻仁1钱(研)。功能主治疟疾,足太阳膀胱之疟与手太阳小肠合证,初病令人腰痛头重

  • 小降气汤

    药方名称小降气汤处方家紫苏台乌药白芍陈皮各6克 炙甘草1.5克功能主治治痰涎湿浊,壅滞胸中,气机不畅,胸膈痞闷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枣一枚,煎取210毫升,空腹时服。摘录《景岳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