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黑络丸菌

黑络丸菌

药材名称黑络丸菌

拼音Hēi Luò Wán Jūn

别名黑根须腹菌、黑络丸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腹菌科真菌黑络丸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izopgon piceus Berk.et Curt.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除去菌索和泥土,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呈不远则球形,径 1.5-4cm.新鲜幼嫩时灰褐色,成熟后浅烟色至乌黑色,子实体初期生地下。后半外露,表面贴生白色菌索,在于实体下部的如细根状。包被紧密,单层,厚220-270μm.孢体内部深肉桂色,腔室迂回呈迷路状。有不规则空隙。腔壁近乳白色,厚60-120μm。孢体黑褐色。孢子透明微具淡褐色,长椭圆形,短棒状,壁平滑,内含1-2枚油滴,(5-7)μm×(2.5-3)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混交林地,如不被动物觅食,可终年保存。秋末冬初成熟。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论述1.《皇和蕈谱》:黑子,此蕈丘陵之上,踯躅树下多生之,始终隐伏于土中,盖上黯黑而又有肉刺,里白而有蜂巢眼,不另生褶去苦味而食。

2.《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淡、微苦,性平,有止血功能。用于外伤出血(研粉经消毒后,直接敷于伤口处)。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蜂斗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蜂斗菜药材名称蜂斗菜拼音Fēnɡ Dòu Cài别名蜂斗叶、网丝皮、蛇头草来源菊科蜂斗菜属植物蜂斗菜Petasites japonicus (Sieb. et

  • 藤乌头

    《中药大辞典》:藤乌头药材名称藤乌头拼音Ténɡ Wū Tóu别名血乌、见血封喉(《中药材品种论述》),蔓乌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藤乌、羊角七(《药学学报》12(10):68

  • 绞股蓝

    《全国中草药汇编》:绞股蓝药材名称绞股蓝拼音Jiǎo Gǔ Lán别名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来源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Ma

  • 红丝线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丝线药材名称红丝线拼音Hónɡ Sī Xiàn别名红丝线草、山蓝、红蓝、青丝线、四川草来源爵床科红丝线草属植物红丝线Peristrophe roxburghi

  • 红叶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叶树药材名称红叶树别名翁仔树、羊屎果、倒拉锯、羊咪屎、万打棍来源山龙眼科红叶树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长江以南各省区。性

  • 姊妹树

    药材名称姊妹树拼音Zǐ Mèi Shù别名戛刹拢(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紫葳科植物姊妹树的树皮或叶。全年可采。原形态直立乔木。树皮栓皮状。叶对生,2~3回羽状复叶,

  • 鹈鹕脂油

    《中药大辞典》:鹈鹕脂油药材名称鹈鹕脂油拼音Tí Hú Zhī Yóu出处《纲目》来源为鹈鹕科动物斑嘴鹈鹕的脂肪所熬之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鹈鹕嘴"条

  • 角果木子油

    药材名称角果木子油拼音Jiǎo Guǒ Mù Zǐ Yóu英文名Ceriops tagal(Perr.)C.B Rob.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角果木种子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iops

  • 扁豆

    药材名称扁豆拼音Biǎn Dòu别名藊豆(《唐本草》),南扁豆(《滇南本草》),沿篱豆、蛾眉豆(《纲目》),凉衍豆(《本草乘雅半偈》),羊眼豆(《药品化义》),膨皮豆(《广州植物志》),茶豆

  • 天目木姜子

    《中药大辞典》:天目木姜子药材名称天目木姜子拼音Tiān Mù Mù Jiānɡ Zǐ别名芭蕉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樟科植物天目木姜子的根、叶、果实。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