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麦撇花藤

麦撇花藤

药材名称麦撇花藤

拼音Mài Piě Huā Ténɡ

别名藤蛇总管、风药、冻骨风(《广西药植名录》),定心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邓嘿罕(傣名)。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茶茱萸科植物甜果藤全株藤茎。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甜果藤,又名:马比花。

本质藤本,具粗壮卷须。幼枝褐黄色,有棱,密被糙伏毛;老枝灰色,具灰白色皮孔,渐无毛。叶长椭圆形,长7~13匣米,宽2.5~6.5厘米,先端骤尖,基部狭或稍钝,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或淡黄色,被疏糙伏毛;叶柄长6~14毫米。雄花序腋生,长1~2厘米,宽2~4厘米,被糙伏毛;花黄色,微香;萼短,杯状,裂齿急尖;花冠钟状漏斗形,长4~6毫米,裂片长椭圆形,内面被疏柔毛。核果长2~3厘米,宽1~1.6厘米,被疏糙伏毛,多浆,内果皮有纵条纹。花期4~7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于林中,常攀援于树上。分布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等地。

性味《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苦,凉。"

功能主治调经活血,祛风除湿。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风湿痹痛。

①《广西药植名录》:"全株:祛风。治蛇伤,五痨七伤。"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调经活血,止血,止痛,定心,除湿。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血虚,宫缩痛。心慌心悸,风湿性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腰酷痹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撮:煎汤,3~5钱;研末,3~5分;或浸酒。外用:研末撒。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芭蕉叶

    《中药大辞典》:芭蕉叶药材名称芭蕉叶拼音Bā Jiāo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叶片,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性味甘淡,寒。①《本草再新》:

  • 咳嗽草

    药材名称咳嗽草拼音Ké Sou Cǎo英文名Herb of Dwarf Denseflower Elsholtzia别名土香薷、野香薷、野紫苏出处出自《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密花香

  • 银紫丹参

    药材名称银紫丹参拼音Yín Zǐ Dān Shēn别名白背丹参、丹参、白元参、紫丹参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毛地黄鼠尾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digitaloides Diels采

  • 盘肠草

    《中药大辞典》:盘肠草药材名称盘肠草拼音Pán Chánɡ Cǎo别名南瓜阴芽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内萌发的幼苗。秋后收集,鲜用或晒干用。性味性温,味甘淡,无

  • 浙江过路黄

    药材名称浙江过路黄拼音Zhè Jiānɡ Guò Lù Huá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浙江过路黄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chekiangensisC.C.Wu采收和储

  • 辽东栎壳斗

    药材名称辽东栎壳斗拼音Liáo Dōnɡ Lì Ké Dòu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辽东栎果实外的总苞。性味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止泻。治便

  • 南烛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烛子药材名称南烛子拼音Nán Zhú Zǐ别名南烛来源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以干燥果实入药。性味微

  • 绿笋片

    《中药大辞典》:绿笋片药材名称绿笋片拼音Lǜ Sǔn Piàn别名绿笋干(《竹谱详录》),玉版笋(《纲目》),草鞋底、蝴蝶尖(《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绿竹的苗(新笋)

  • 水苦荬根

    药材名称水苦荬根拼音Shuǐ Kǔ Mǎi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玄参科植物水苦荬的根。原形态详"水苦荬"条。性味微苦辛,寒。功能主治主风热上壅,喉咽肿痛及项上风疬,以酒磨服。

  • 海藻石

    药材名称海藻石拼音Hái Zǎo Shí别名小海浮石、石花、大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珊瑚藻科植物太平洋石枝藻、冈村石叶藻的钙质化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hothamnium pacificu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