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

《中药大辞典》:鹊

药材名称

拼音Què

别名干鹊(《西京杂记》),神女(崔豹《古今注》),飞驳鸟(陶弘景)。

出处《别录》

来源为鸦科动物喜鹊

原形态喜鹊(《食经》)

体长约45厘米。嘴尖、黑色。虹膜黑褐色。头、颈、背部中央、尾上覆羽等均黑色,后头及后颈稍映紫辉,背部稍沾蓝绿色;腰部有一块灰白斑;肩羽洁白。初级飞羽外翈及羽端黑色而显蓝绿色光辉,内翈除先端外,均洁白;次级和三级飞羽均黑色,外翈的边缘具有深蓝及蓝绿色的亮辉。尾长,尾羽黑色而有深绿色反光,末段有红紫色和深蓝绿色的宽带。颏、喉、胸、下腹中央、肛周、覆腿羽等均黑色,喉部羽干灰白色。下体余部洁白。脚及爪均黑色。

栖息于庭院、原野和山区。食物主要为各种昆虫及其幼虫,兼吃落花生玉米、豆类及浆果等。

生境分部分布我国大部地区。

性味甘,寒。

①《别录》:"甘,寒,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

③《医林纂要》:"甘,平。"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太阳、阳明经。"

功能主治除热,消结,通淋。止渴。治石淋,胸膈疹结。消渴,鼻衄。

①《别录》:"雄鹊肉治石淋,消结热,可烧作灰。"

②《日华子本草》:"主消渴疾。"

③《本草图经》:"主风,大小肠涩,四肢烦热,胸膈痰结。"

④《医林纂要》:"止鼻衄。衄病时作者,以鹊肉作羹食。"

⑤《陆川本草》:"治身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鹊

药材名称

拼音Què

英文名magpie

别名干鹊、神女、飞驳鸟、喜鹊、刍尼、客鹊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1.《纲目》:鹊,乌属也,大如鸦而长尾,尖嘴黑爪,绿背自腹,尾黑白驳杂,季冬始巢,知来岁风多,巢必卑下,至秋则毛鲜头秃。

来源药材基源:为鸦科动物喜鹊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ca pica(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后杀死,去羽毛及内脏,鲜用或烘干。

原形态喜鹊,体长约45cm。嘴尖、黑色。头、颈、背部中央、尾上覆羽等均黑色,后头及后颈稍映紫辉,背部稍沾蓝绿色;腰部有1块灰白斑;肩羽洁白。初级飞羽外翈及羽端黑色而显蓝绿色光辉,内翈除先端外,均洁白;次级和3级飞羽均黑色,外翈的边缘具有深蓝及蓝绿色的亮辉。尾长,尾羽黑色而有深绿色反光,未段有红紫色和深蓝绿色的宽带。颏、喉、胸、下腹中央、肛周、覆腿羽等均黑色,喉部羽干灰白色。下体余部洁白。虹膜黑褐色。脚及爪均黑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晒息于庭院、原野和山区。筑巢于大树上。食物主要为各种昆虫及其幼虫,兼吃落花生玉米、豆类及浆果等。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大部地区。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肺;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补虚;散结;通淋;止渴。主虚劳发热;胸膈痰结;石淋;消渴;鼻衄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只。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别录〉:雄鹊肉治石淋,消结热,可烧作灰。

2.《日华子本草》:主消渴疾。

3.《本草图经》:主风,大小肠涩,四肢烦热,胸隔痰结。

4.《医林纂要》:止鼻购。贩病时作者,以鹊肉作羹食。

5.《陆川本草》治身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生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生藤药材名称生藤拼音Shēnɡ Ténɡ别名羊角藤、大花藤、须药藤来源为萝藤科须药藤属植物须药藤Stelmatocrypton khasianum (Benth.)Bai

  • 金挖耳

    《中药大辞典》:金挖耳药材名称金挖耳拼音Jīn Wā ěr别名挖耳草(《重庆草药》),朴地菊、劳伤草(《泉州本草》),野烟、铁抓子草、野向日葵、铁骨消、翻天印(《湖南药物志》),倒盖菊、山烟筒头(广州

  • 漆叶

    《中药大辞典》:漆叶药材名称漆叶拼音Qī Yè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叶。随时可采。化学成分含槲毒素。性味《陆川本草》:"辛,温,微有小毒。"功能主治治紫云

  • 猴樟

    《中药大辞典》:猴樟药材名称猴樟拼音Hóu Zhānɡ别名香树、楠木、猴挟木、香樟(《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牛筋条、牛荆树(《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猴樟的根皮或茎皮

  • 笔筒草

    《中药大辞典》:笔筒草药材名称笔筒草拼音Bí Tǒnɡ Cǎo别名通气草(《草木便方》),眉毛草、土木贼(《分类草药性》),节节菜、接骨草(《福建民间草药》),锁眉草(《四川中药志》),节骨

  • 短腺小米草

    药材名称短腺小米草拼音Duǎn Xiàn Xiáo Mǐ Cǎo来源玄参科短腺小米草Euphrasia regelii Wetts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北、西南地区。性味苦,

  • 晕药

    药材名称晕药来源蓼科晕药Polygonum chinense L. var. umbellatum Makino,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益气行血,祛风解热。主治病后体

  • 枸骨树皮

    《中药大辞典》:枸骨树皮药材名称枸骨树皮拼音Gǒu Gǔ Shù Pí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树皮。原形态形态详"枸骨叶"条。化学成分含咖啡碱、皂

  • 黄皮血藤

    药材名称黄皮血藤拼音Huánɡ Pí Xuè Ténɡ别名气藤、血藤、红香血藤、紫金血藤、大伸筋、西五味、药五味、红九股牛来源木兰科北五味子属植物翼梗五味子Sc

  • 山崩砂

    药材名称山崩砂别名柏拉木、黄京木、山甜娘来源野牡丹科山崩砂Blastus cochinchinensis Lou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化学成分茎、根含鞣质。性味涩、微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