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鳝鱼血

鳝鱼血

《中药大辞典》:鳝鱼血

药材名称鳝鱼血

拼音Shàn Yú Xuè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鳝科动物黄鳝

性味①《本草汇言》:"味咸甘,气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咸,温。"

归经《本草汇言》:"入足厥阴、少钥经。"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壮阳。治口眼歪斜,耳痛,鼻衄,癣,瘘。

①《本草拾遗》:"主癣及瘘,断取血涂之。"

②《纲目》:"疗口眼歪斜,同麝香少许,左歪涂右,右歪涂左,正即洗去。治耳痛,滴数点入耳。治鼻衄,滴数点入鼻。治疹后生翳,点少许入目。治赤疵,同蒜汁、墨汁频涂之,又涂赤游风。"

③《本草汇言》:"去风活血。治血燥筋挛。"

④《本经逢原》:"助阳。"

⑤《医林纂要》:"正经络,去壅滞,缓风软坚,渗湿去热。"

用法用量外用:涂敷或滴入耳、鼻。内服:和药作丸。

复方①治壮年阳道不长:石龙子蛤蚧、生犀角、生附子草乌头、乳香没药血竭细辛黑芝麻、五倍子阳起石等分。为末,生鳝鱼血为丸,朱砂为衣,每日空心,酒下百丸。(《本经逢原》育龟丸)

②治口眼歪斜:大鳝鱼一条,以针刺头上血,左斜涂右,右斜涂左,以平正即洗去。(《世医得效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颜面神经麻痹

采用鳝鱼血局部涂敷,观察100余例,绝大部分均获治愈,少数亦有好转。用法:㈠将蜡鱼血涂于患侧(口向左歪,右为患侧;向右歪,左为患侧),30分钟后洗去,3天后再行第二次治疗。㈡先用面粉加水调搓成细长面条,做成圆圈形置于面部患侧(目的是防止鳝血流掉):然后用消毒注射针头在消毒过的地仓穴上划一"十"字,略使渗出血液:最后取鲜鳝鱼1条,将头切去,滴血于面圈范围内(地仓穴滴厚些)。2天后擦去,每隔2~5天1次。鳝鱼血涂于局部,干燥后能牵引面部肌群,刺激神经,促使瘫痪的肌群恢复正常。

②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用蟮鱼鲜血滴耳,观察63例,轻者1次,重者2次即可见效。方法:将黄鳝放在清水中养6~8小时。用时以镊子或止血钳将黄蟮颈部夹住,以消毒过的剪刀将其尾巴剪断,让鲜血滴进耳中,侧卧20~40分钟。滴药前,需先用2%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将患耳洗净、擦干。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鳝鱼血

药材名称鳝鱼血

拼音Shàn Yú Xuè

英文名Finless eel blood, Ricefield eel blood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纲目》:鳝鱼血,尾上取之。

来源药材基源:为合鳃科动物黄鳝的血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nopterusalbus (Zuiew)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捕后用针刺头部或煎去尾部取血,鲜用。

原形态黄鳝,体细长,呈蛇形,向后渐侧扁,尾部尖细。头圆,吻端尖,唇颇发达,下唇尤其肥厚。上下颌及腭骨上部有细齿。眼小,为一薄腊所覆盖。两处鼻孔在腹陪合为一,呈“V”字形。体无鳞。无胸腹鳍,背、臀鳍退化仅留低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体色微黄或橙黄,全体满布黑色小点,腹部灰白。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底层生活的鱼类,喜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有性逆转现象。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捕食各种小动物。

资源分布:除西北地区及东北北部外,各地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为稠状的红色液体,味腥。

性味味咸;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活血;壮阳;解毒;明目。主口眼?斜;跌打损伤;阳痿;耳痛;癣;痔瘘;目翳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敷或滴耳、鼻;或研末敷。内服:和药为丸,适量。

复方①治壮年阳道不长:石尤子、蛤蚧。生屎角、主附子、草鸟头、乳香没药血竭细辛黑芝麻、五倍子阳起石等分。为未,生鳝鱼血为丸,未砂为衣,每日空心,酒下百丸。(《本经逢原》育龟丸)②洽口眼喝斜:大鳝鱼一条,以针刺头上血,左斜涂右,右斜涂左,以平正即洗去。(《世医得效方》)

临床应用1.治疗颜面神经麻痹:采用鳝鱼血局部涂敷,观察100余例,绝大部分均获治愈,少数亦有好转。

用法:方一、将鳝鱼血涂于患侧(口向左歪,右力患侧;向右歪,左为患侧),30分钟后洗去,3天后再行第一次治疗。

方二、先用面粉加水调搓成细长面条,做成圆圈形置于面部患侧(目的是防止鳝血流掉);然后用消毒注射针头在消毒过的地仓穴上划一十字,略使渗出血液;最后取鲜鳝鱼1条,将头切去,滴血于面圈范围内(地仓穴滴厚些)。2天后擦去,每隔2-5天1次。鳝鱼血涂于局部,干燥后能牵引面部肌群,刺激神经,促使瘫痪的肌群恢复正常。

2.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用鳝鱼鲜血滴耳,观察63例,轻看1次,重者2次即可见效。方法:将黄鳝放在清水中养6-8小时。用时以镊子或止血钳将黄鳝颈部夹住,以消毒过的剪刀将其尾巴剪断,让鲜血滴进耳中,侧卧20-40分钟。滴药前,需先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将患耳洗净、擦干。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竻苋菜

    药材名称竻苋菜拼音Lè Xiàn Cài英文名野苋菜、土苋菜、猪母菜(《福建民间草药》),野勒苋(《广西中药志》),刺刺草(《福建中草药》)。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苋科

  • 毛叶嘉榄

    药材名称毛叶嘉榄拼音Máo Yè Jiā Lǎn别名棵麻。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羽叶嘉榄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uga pinnata Roxb.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刮去粗皮,切碎,

  • 川谷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谷根药材名称川谷根别名尿珠子根、五谷子根、数珠子根、打碗子根、野薏米根来源禾本科薏苡属植物川谷Coix lachrymajobi L.,以根及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收根部,晒干。性味

  • 深山不出头

    《全国中草药汇编》:深山不出头药材名称深山不出头别名独脚莲、石上莲来源蛇菰科深山不出头Balanophora valida Diel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微酸、甘,凉。功能主治解毒,散瘀,

  • 青皮

    《中国药典》:青皮药材名称青皮拼音Qīnɡ Pí英文名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VIRIDE别名四花青皮、个青皮、青皮子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 七叶一把伞

    《全国中草药汇编》:七叶一把伞药材名称七叶一把伞拼音Qí Yè Yì Bǎ Sǎn别名倒卵叶六驳来源樟科黄肉楠属植物倒卵叶黄肉楠Actinodaphne obovata

  • 壁钱幕

    《中药大辞典》:壁钱幕药材名称壁钱幕拼音Bì Qián Mù别名壁茧(《本草拾遗》),白蟢窠(《海上方》),壁钱窠幕、白蛛窠(《纲目》),壁蟢窠(《外科全生集》),喜儿窠

  • 爬山猴

    《中药大辞典》:爬山猴药材名称爬山猴拼音Pá Shān Hóu别名红孩儿、爬地龙、爬岩龙(《贵州民间方药集》),岩蜈蚣、野海棠(《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秋海棠

  • 双肾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双肾参药材名称双肾参拼音Shuānɡ Shèn Shēn别名对肾参、双肾子、双环参、羊肾参、对对参、天鹅抱蛋、玉凤花、齿片玉凤花、白花草、老母鸡抱蛋、金鹅抱蛋、仙鹅抱蛋、

  • 鄂豆根

    药材名称鄂豆根别名山豆根、豆根、黄结来源豆科鄂豆根Euchresta tubulosa Dun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功能主治利咽喉。治腹痛,腹胀。用法用量3~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