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

《中药大辞典》:雀

药材名称

拼音Què

别名嘉宾(崔豹《古今注》),家雀(《普济方》),瓦雀(《滇南本草》),宾雀(《纲目》),麻禾雀(《本草述》),树麻雀、老家贼、只只(《中药志》),查母塞刀姆(朝名)。

出处《别录》

来源为文鸟科动物麻雀全体

原形态麻雀(《滇南本草》)

体长约12厘米。嘴粗短,圆锥状,黑色。虹膜暗红褐色。额、后颈纯栗褐色。眼下缘、眼先、颏和喉的中部均黑色;颊、耳羽和颈侧白色,耳羽后部具有黑色斑块,上体砂褐色,翕和两肩密布黑色粗纹,并缀以棕褐色。两翅的小覆羽纯栗色,中和大覆羽黑褐而具白端,大覆羽更具棕褐色外缘;小翼羽、初级覆羽及全部飞羽均为黑褐色,各羽具有狭细的淡棕褐色边缘;外侧初级飞羽的缘纹,除第一枚外,其余羽基和近羽端二处,形稍扩大,成二道横斑状;内侧次级飞羽的缘纹较宽,棕色也较浓。尾暗褐色,羽缘较淡。胸和腹淡灰近白,沾有褐彩,两胁转为淡黄色,尾下覆羽较胁羽更淡。脚和趾均为黄褐色。

生境分部多栖于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分布几遍平原和丘陵块带。

性味甘,温。

①《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②《本草图经》:"大温。"

③《纲目》:"甘,温,无毒。"

归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命门。"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少阴、太阳经。"

功能主治壮阳益精,暖腰膝,缩小便。治阳虚羸瘦,阴痿,疝气,小便频数,崩漏,带下。

①孟诜:"其肉十月以后,正月以前食之,续五脏不足气,助阴道,益精髓。"

②《日华子本草》:"壮阳益气,暖腰膝,缩小便,治血崩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煨食、熬膏、煅存性研末或为丸。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陶弘景:"凡服白术人忌之。"

②《本草经疏》:"阴虚火盛者忌之。"

复方①治老人脏腑虚损羸瘦,阳气乏弱:雀儿五只(治如食法),粟米一合,葱白三茎(切)。将雀儿炒热,次入酒一合,煮少时,入水二盏半,下米作粥欲熟,下葱白五味等,候熟空心食之。(《养老奉亲书》)

②治肾冷偏坠、疝气:生雀三枚,燎毛去肠,勿洗,以舶上茴香三钱,胡椒一钱,缩砂、肉桂各二钱,入肚内,湿纸裹,煨熟,空心服之,酒下。(《仁斋直指方》)

③治小肠气疼痛:带毛雀儿,取去肠肚,将金丝矾研细,装放雀儿肚满,缝合,用桑柴火缓缓煨烧成炭,研为细末,空心用无灰酒调下。恐恶心,入盐汤少许。年远者每服二枚,近者一枚。(《瑞竹堂经验方》飞黄丹)

④治眼昏,翳赤涩,远视似有黑花,及内障不见物: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雀儿十个(去毛嘴爪翅足,存肠胃,去骨烂研),磁石(烧,醋淬七遍,细研,水飞过)、神曲(炒微黄)、青盐各一两,菟丝子二两(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上药捣罗为末,以好酒二升,入少炼熟蜜,入雀肉及盐,研令极烂成膏,和诸药,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服。(《圣惠方》肉苁蓉丸)

⑤治痢疾:腊月雀儿,割开肠肚,皮共毛全,去皮巴豆一个,放在内,到沙石罐内盛,顿炭火烧作黑,研细,另用好酒煮黄蜡百十沸,将蜡取出,磁盏内化开黄蜡,即与雀儿末一处为丸,每服一、二十丸,不拘时候。如红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花红痢甘草干姜汤下。(《普济方》)

⑥治百日咳:麻雀肉一只,冰糖三钱。炖熟,每服一只。(《吉林中草药》)

备注本动物头部的血(雀头血)、脑髓(雀脑)、卵(雀卵)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雀

药材名称

拼音Què

英文名Sparrow as food

别名嘉宾、家雀、瓦雀、宾雀、麻禾雀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肉或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sser montan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中捕捉,捕杀后,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或焙干。

原形态麻雀,小型鸟类。体长约12cm。嘴粗短,圆锥状,黑色。虹膜暗红褐色。额、后颈纯栗褐色。眼下缘、眼先、颏和喉的中部均黑色;颊、耳羽和颈侧白色,耳羽后部具有黑色斑块。上体砂褐色,翕和两肩密布黑色粗纹,并缀以棕褐色。两翅的小覆羽纯栗色,中和大覆羽黑褐而具白端,大覆羽更具棕褐色外缘;小翼羽、初级覆羽及全部飞羽均为黑褐色,各羽具有狭细的淡棕褐色边缘;外侧初级飞羽的缘纹,除第1枚外,其余羽基和近羽端两处,形稍扩大,成2道横斑状;内侧次级飞羽的缘纹较宽,棕色也较浓。尾暗褐色,羽缘较淡。胸和腹淡灰近白,沾有褐彩,两胁转为淡黄色,尾下覆羽较胁羽更淡。脚和趾均为黄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栖于有人类活动的地方。

资源分布:分布遍布全国。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肾;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益精固涩。主肾虚阳痿;早泄;遗精;腰膝酸软;疝气;小便频数;崩漏;带下;百日咳;痈毒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煨,蒸,适量;或熬膏;或浸酒;或煅存性入丸、散。

注意阴虚火旺者及孕妇禁服。

复方①治老人脏腑虚损羸瘦,阳气乏弱: 雀儿五只(治如食法),粟米一合,葱白三茎(切)。将雀儿炒熟,次入酒一合,煮少时,入水二盏半,下米作粥欲熟,下葱白五味等,候熟空心食之。 (《养老奉亲书》)②治肾冷偏坠、疝气: 生雀三枚,燎毛去肠,勿洗,以舶上茴香三钱,胡椒一钱,缩砂、肉桂各二钱,入肚内,湿纸裹,煨熟,空心服之,酒下。 (《仁斋直指方》)③治小肠气疼痛: 带毛雀儿,取去肠肚,将金丝矾研细,装放雀儿肚满,缝合,用桑柴火缓缓煨烧成炭,研为细末,空心用无灰酒调下。恐恶心,入盐汤少许。年远者每服二枚,近者一枚。(《瑞竹堂经验方》飞黄丹)④治眼昏,翳赤涩,远视似有黑花,及内障不见物: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雀几十个(去毛嘴爪翅足,存肠胃,去骨烂研),磁石(烧,醋淬七遍,细研,水飞过)、神曲(炒微黄)、青盐各一两,菟丝子二两(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上药捣罗为末,以好酒二升,入少炼熟蜜,入雀肉及盐,研令极烂成膏,和诸药,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服。(《圣惠方》肉苁蓉丸)⑤治痢疾: 腊月雀儿,割开肠肚,皮共毛全,去皮巴豆一个,放在内,到沙石罐内盛,顿炭火烧作黑,研细,另用好酒煮黄蜡百十沸,将蜡取出,磁盏内化开黄蜡,即与雀儿末一处为丸,每服一、二十丸,不拘时候。如红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花红痢甘草干姜汤下。(《普济方》)⑥治百日咳: 麻雀肉一只,冰糖三钱。炖熟,每服一只。(《吉林中草药》)

各家论述1. 孟诜:其肉十月以后,正月以前食之,续五脏不足气,助阴道,益精髓。

2.《日华子本草》:壮阳益气,暖腰膝,缩小便,治血崩带下。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楸树皮

    《中药大辞典》:刺楸树皮药材名称刺楸树皮拼音Cì Qiū Shù Pí别名丁桐皮、钉皮(《四川中药志》),刺楸皮(《陕西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

  • 长圆叶梾木枝叶

    药材名称长圆叶梾木枝叶拼音Chánɡ Yuán Yè Lái Mù Zhī Yè英文名Swida oblonga (Wall) Sojak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长圆叶梾木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白药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药子药材名称白药子拼音Bái Yào Zǐ别名白药脂、盘花地不容、山乌龟、金线吊乌龟[广东、湖南]、金线吊葫芦[江西]、金丝吊鳖来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头花千

  • 刀豆

    《中国药典》:刀豆药材名称刀豆拼音Dāo Dòu英文名SEMEN CANAVALIE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 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壳及

  • 山大刀根

    药材名称山大刀根拼音Shān Dà Dāo Gēn别名刀斧伤根(《陆川本事》)。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茜草科植物九节的根。化学成分含酚类、鞣质、三萜。性味《陆川本草》:&quo

  • 驳骨草

    《中药大辞典》:驳骨草药材名称驳骨草拼音Bó Gǔ Cǎo别名小功劳(《云南中草药选》)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花叶九节木的全株。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矮小常绿灌木,

  • 楮头红

    《中药大辞典》:楮头红药材名称楮头红拼音Chǔ Tóu Hónɡ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楮头红的全草。秋季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直立草本,高10~30厘米。茎脆弱,无毛

  • 小萹蓄

    《中药大辞典》:小萹蓄药材名称小萹蓄拼音Xiǎo Biǎn Xù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蓼科植物腋花蓼的全株。开花时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匍伏状,多分枝,长15~30厘米;枝披散

  • 亚麻

    《中药大辞典》:亚麻药材名称亚麻拼音Yà Má别名鸦麻(《本草图经》),胡麻饭(《滇南本草》),山西胡麻(《植物名实图考》),山脂麻、胡脂麻(《中国药植志》),胡麻(《昆明民间常用

  • 竹叶吉祥草

    药材名称竹叶吉祥草拼音Zhú Yè Jí Xiánɡ Cǎo别名竹叶红参、马耳朵草、珊瑚草、白龙须、缠百合来源鸭跖草科竹叶吉祥草属植物竹叶吉祥草Spath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