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藤壶

藤壶

药材名称藤壶

拼音Ténɡ Hú

别名石疥;大石疥

来源药材基源:为藤壶科动物白脊藤壶的肉或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lanus albicostatus Pilsbry

采收和储藏:全年抱歉可采,取肉,鲜用。或取壳洗净,除去杂质即可。

原形态白脊藤壶,壳圆锥形,密集生长的个体呈圆筒形,峰吻闪电战直径约20mm,高12-14mm,壳口稍展开,略呈五边形,壳析表面具有粗细不等的许多白色纵肋,肋间凹处深暗紫色或灰褐色,但有些个体横糊不清,尤其上部壳表全呈灰白色。年幼个体,肋多不明显,壳口缘成锯齿状,幅部稍宽,顶缘斜,表面具平行横纹。板较宽阔,表面有显着的生长线,在中央部稍低陷,有紫色纵带,内面有放射状断续脊突;关节脊生而宽,其长度约为背缘一半,末端平截;闭壳肌脊突出而短。闭壳肌窝深而稍长。背板三角形,峰板缘短而略弯,侧压肌脊发达,约7条左右。口器上唇各侧具有3齿,大颚有3齿,头有2小齿。蔓足约6对,第3蔓足有锯齿状刚毛,交接器长于第6蔓足,基部有小的背突。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营固着生活,群栖于岩石相潮间带中潮区的上部,常形成白色的“藤壶带”,尤以内湾盐度较低,水质澄清处分布较多。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药理作用100%藤壶水煎液20ml/kg腹腔注射,显着提高小鼠负压耐缺氧能力。100%藤壶水煎醇溶液作用不显着。

性味味咸;性凉

功能主治制酸止痛;解毒疗疮。主胃痛吞酸;水火烫伤;小儿头疖;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壳煎汤,30-60g。外用:肉适量,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洋草果

    药材名称洋草果拼音Yánɡ Cǎo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桉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Dehnh.采收和储藏: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原

  • 生等[藏药名]

    药材名称生等[藏药名]别名生等膏来源鼠李科生等Rhamnella gilgitica Mansf. et Molch,以木材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凉血,消肿。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黄

  • 菊叶三七

    药材名称菊叶三七拼音Jú Yè Sān Qī别名土三七、水三七、紫背三七、血当归、破血丹来源为菊科土三七属植物土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以根或全

  • 唢呐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唢呐花药材名称唢呐花拼音Suǒ Nà Huā别名炮胀花、炮胀筒、金鸡豇豆、两头毛、麻叶子、羊胡子草、羊奶子、燕山红、岩喇叭花来源紫葳科角蒿属植物毛子草Incarville

  • 一皮草

    《中药大辞典》:一皮草药材名称一皮草拼音Yì Pí Cǎo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扭瓦韦的全草。5~8月连根拔起全草,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不及40厘米。根状茎粗

  • 刺萼悬钩子

    药材名称刺萼悬钩子拼音Cì è Xuán Gōu Zi英文名Spinycalyx Raspberry别名黄琐梅、小红袍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刺萼悬钩子的根。拉丁

  • 盘肠草

    《中药大辞典》:盘肠草药材名称盘肠草拼音Pán Chánɡ Cǎo别名南瓜阴芽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内萌发的幼苗。秋后收集,鲜用或晒干用。性味性温,味甘淡,无

  • 黄瓜藤

    《中药大辞典》:黄瓜藤药材名称黄瓜藤拼音Huánɡ Guā Ténɡ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茎。6月采。阴干或鲜用。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淡,无毒

  • 榕树叶

    《中药大辞典》:榕树叶药材名称榕树叶拼音Rónɡ Shù Yè别名小格叶(《生草药性备要》),落地金钱(《本草求原》)。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叶片,全年可

  • 石上藕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上藕药材名称石上藕拼音Shí Shànɡ ǒu别名石蚕、真金草来源兰科血叶兰属植物血叶兰Ludisis discolor (Ker-Gawl.)A. 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