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苦木叶

苦木叶

药材名称苦木叶

拼音Kǔ Mù Yè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crasmaquassioides(D.Don)Ben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苦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7-10m。树皮灰黑色,幼枝灰绿色,无毛,具明显的黄色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常集生于枝端,长20-30cm;小叶9-15,卵状披针形至阔卵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二歧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达12cm,密被柔毛;花杂性,黄绿色;萼片4-5,卵形,被毛;花瓣4-5,倒卵形,比萼片长约2倍;雄蕊4-5,着生于4-5裂的花盘基部;雌花较雄花小,子房卵形,4-5室,花柱4-5,彼此相拥扭转,基部连合。核果倒卵形,肉质,蓝至红色,3-4个并生,基部具宿存花萼。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400m以下的湿润而肥沃的山地、林缘、溪边、路旁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黄河以南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叶为单数羽状复叶,易脱落;小叶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6cm,宽1.5-6cm;先端锐尖,基部偏斜或稍圆,近无柄,柄上具柔毛;边缘具钝齿,叶面通常绿色,有的为淡紫红色,沿中脉有柔毛。气微,味极苦。

显微鉴别:表面制片:上表皮由1列扁平多角形细胞组成,外被角质层,表面观垂周壁近平直,具细密角质纹理。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略波状弯曲,气孔密集,不定式,副卫细胞3-7个,具细密角质纹理。

鉴别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20m1,置水浴上回流1h,趁热过滤,滤液加少量活性炭,温热脱色,滤过。滤液做下述试验:1.取滤液2滴滴于滤纸上,挥干乙醇,置紫外灯下观察,显蓝色荧光,遇碱液呈蓝绿色荧光。

2.取滤液2滴滴于滤纸上,滴加10%氢氧化钾乙醇溶液1-2滴,即显棕红色,稍放置,棕红色逐渐消失而呈黄色。(检查内酯)3.取滤液15ml,置蒸发皿中,水浴上蒸干,残渣加5%盐酸溶液2ml溶解,滤过。取1ml滤液分置2支试管中,一管滴加碘化铋钾试液2-3滴,即产生棕红色沉淀;另一管滴加碘化汞钾试液2-3滴,即产生淡黄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性味味苦;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杀虫。主疮疖痈肿;无名肿毒;体癣;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未撒;或调敷;或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草

    药材名称金草拼音Jīn Cǎo别名糖果草、白莲花、竹叶草、牛脷草来源药材基源:茜草科植物金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dyotis acutangula Champ.ex Benth.[Olde

  • 葫芦七

    药材名称葫芦七拼音Hú Lu Qī别名大救驾、荷叶七(《陕西中草药》),山紫菀(《山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肾叶橐吾的根及根茎。夏、秋采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

  • 跌破勒

    药材名称跌破勒拼音Diē Pò Lè英文名Seed of Longleaf Xylosma别名小角刺、铁梨木、凿子树出处出自《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长叶柞木的叶、刺及种子

  • 广东耳草

    药材名称广东耳草拼音Guǎnɡ Dōnɡ ěr Cǎo别名甜草来源茜草科广东耳草Hedyotis cantonensis [Oldenlandia cantonensis How],以全草入药。生境分

  • 向阳花

    《中药大辞典》:向阳花药材名称向阳花拼音Xiànɡ Yánɡ Huā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辣子草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辣子草"条。性味性平,味

  • 尖刀苦马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尖刀苦马菜药材名称尖刀苦马菜别名剪刀菜、野莴苣菜、滇苦菜来源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叉枝毛连菜Picris divaricata Vaniot,以全草入药。春夏秋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性

  • 河套大黄

    药材名称河套大黄拼音Hé Tào Dài Huánɡ别名为蓼科植物河套大黄的根及根茎。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河套大黄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eum hotao

  • 上树咳

    《中药大辞典》:上树咳药材名称上树咳拼音Shànɡ Shù Ké别名瓜核草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骨牌蕨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如铁丝,横走,淡绿色

  • 南藤

    《中药大辞典》:南藤药材名称南藤拼音Nán Ténɡ别名丁父、丁公寄(《别录》),丁公藤(《本草拾遗》),石南藤(《本草图经》),搜山虎(《滇南本草》),风藤(《纲目》),蓝藤(《

  • 余甘子

    《中国药典》:余甘子药材名称余甘子拼音Yú Gān Zǐ来源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至次春果实成熟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