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苏头

苏头

《中药大辞典》:苏头

药材名称苏头

拼音Sū Tóu

别名紫苏兜(《四川中药志》)。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尖紫苏白苏根及近根的老茎。秋季采收,将紫苏白苏全株拔起,切取根头,抖净泥沙,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苏叶"及"白苏子"条。

生境分部产四川、湖南、江苏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头,上有须根,但末端多已折断,地上茎秆长约3~5厘米,自切口的断面可见白色髓心。有紫苏香气;但不甚浓。以茎老、头大、须根少、气香者为佳。

炮制以水润软后,切片,晒干。

性味滇南本草》:"味辛,性温,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肺、脾二经。"

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洗疮,去风。"

②《四川中药志》:"除风散寒,祛痰降气。治咳逆上气,胸膈痰饮,头晕身痛及鼻塞流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煎水洗。

注意《四川中药志》:"体虚无外感者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苏头

药材名称苏头

拼音Sū Tóu

英文名Perilla root

别名紫苏兜、紫苏头、紫苏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紫苏白苏的根及近根的老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Crispa (Thunb.) Hand.- Mazz., P.frutescens (L.) Britt. Var. Acuta (Thunb.) Kudo, P. Frutescens (L.) Britt.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将紫苏白苏拔起,切取根头,抖净泥沙,晒干。

原形态1.紫苏叶 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具有特殊芳香。茎直立,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cm,紫红色或绿色,被长节毛;叶片阔卵形、卵状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4-13cm,宽2.5-10cm,先端渐尖或突尖,有时呈短尾状,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有时锯齿较深或浅裂,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下两面均疏生柔毛,沿叶脉处较密,叶下面有细油腺点;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轮伞花序,由2花组成偏向一侧成假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密被长柔毛;苞片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形,全缘,具缘毛,外面有腺点,边缘膜质;花梗长1-1.5mm,密被柔毛;花萼钟状,长约3mm,10脉,外面部密被长柔毛和有黄色腺点,顶端5齿,2唇,上唇宽大,有3齿,下唇有2齿,结果时增大,基部呈囊状;花冠唇形,长3-4mm,白色或紫红色,花冠筒内有毛环,外面被柔毛,上唇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圆形,中裂片较大;雄蕊4,二强,着生于花冠筒内中部,几不伸出花冠外,花药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裂。小坚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直径1-1.3mm,有网纹,果萼长约10mm。花期6-8月,果期7-9月。这一变种与紫苏的区别在于:果萼小,长4-5.5mm,下面被疏柔毛,具腺点;茎被短柔毛;叶较小,卵形,长4.5-7.5cm,宽2.8-5cm,两面被疏柔毛。小坚果较小,土黄色,直径1-1.5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2.白苏,一年生直立草本,有香气,高0.5-1.5m,茎绿色,圆角四棱形,多分枝,除基部外,密生细长白毛。叶对生;叶片卵形或圆形,长3一9.5cm,宽2-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绿色而具毛,下面稍苍淡且有腺点;叶柄长10-45mm,密被白毛。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苞片卵形,先端急尖或尾状;萼钟状,具5齿和10条脉纹,分2唇,外面有毛及腺点,内面喉部有长柔毛1圈;花冠白色,管状,2唇形,外面有毛,内面中部有毛1圈,上唇2浅裂,裂片较宽,先端略凹,下唇3裂,两侧的裂片半圆形,中裂片横椭圆形,向下折屈;雄蕊4,2强,稍伸出,花丝无毛,花粉囊2室;子房4裂,花柱无毛,稍伸出,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或灰白色,倒卵形,长约2mm,径约1.7mm。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地、路旁、村边或荒地,亦有栽培。

2.野生于路旁,亦有栽培者。

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台湾等地。

2.自河北至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药材产江苏、河北、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炮制以水润软后,切片,晒干。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降气祛痰;和中安胎。主头晕;身痛;鼻塞流涕;咳逆上气;胸隔饮;胸闷肋痛;腹痛泄泻;妊娠呕吐;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汤洗。

注意《四川中药志》:体虚无外感者忌用。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洗疮,去风。

2.《四川中药志》:除风散寒,祛痰降气。治咳逆上气,胸膈痰饮,头晕身痛及鼻塞流涕。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母猪草

    药材名称母猪草拼音Mǔ Zhū Cǎo别名山黄连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耳状人字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hocarpum auriculatum(Franch.)W.T.Wang et H

  • 小果排草

    药材名称小果排草拼音Xiǎo Guǒ Pái Cǎo别名合血香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小果香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mi-crocarpa C.Y.Wu采收和储藏:夏、

  • 水杨柳

    《中药大辞典》:水杨柳药材名称水杨柳拼音Shuǐ Yánɡ Liǔ别名水麻,虾公岔树(《海南植物志》),水柳仔、水杨梅(《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细杨柳(《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 烟胶

    《全国中草药汇编》:烟胶药材名称烟胶拼音Yān Jiāo来源为硝牛皮时熏烤出的挥发性油状物,冷凝后凝结于灶面的硬块。生境分部各地硝皮厂均产。功能主治杀虫燥湿。外治头疮,白秃,疥疮风癣,湿疹瘙痒等症。用

  • 大铁扫把

    药材名称大铁扫把别名铁马豆、白豆、蒙自木兰来源豆科大铁扫把Indigofera mengtzeanansis Craib,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消炎镇痛,舒筋活络。主治消炎,脉管

  • 山慈菇

    《中国药典》:山慈菇药材名称山慈菇拼音Shān Cí Gu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Don)Makino、独蒜兰Pleione bulbo

  • 毛蜂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蜂子药材名称毛蜂子拼音Máo Fēnɡ Zǐ别名茅草箭、透骨风、结壮飘拂草来源莎草科硬飘拂草Fimbristylis rigidula Nee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长江

  • 毛花洋地黄

    药材名称毛花洋地黄别名毛花毛洋黄来源玄参科毛花洋地黄Digitalis lanata Ehrh.,以叶入药。化学成分叶含毛花洋地黄甙甲、乙、丙。毛花洋地黄甙丙经酶水解产生地毒甙(digoxin,C41

  • 钩吻

    《中药大辞典》:钩吻药材名称钩吻拼音Gōu Wěn别名野葛(《本经》),秦钩吻、毒根(《吴普本草》),冶葛、胡蔓草(《南方草木状》),黄野葛(《千金方》),除辛(《蜀本草》),吻莽、断肠草(《梦溪笔谈

  • 凉伞盖珍珠

    药材名称凉伞盖珍珠拼音Liánɡ Sǎn Gài Zhēn Zhū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大罗伞树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hanceana Me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