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竹蠹虫

竹蠹虫

《中药大辞典》:竹蠹虫

药材名称竹蠹虫

拼音Zhú Dù Chónɡ

出处《纲目》

来源为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幼虫

原形态体形小而细长,长约5毫米,亦褐色。头部隐于前胸下,触角1对,从眼前直出,分11节,末端呈棍棒状。口器适于咀咬,上唇突出,大顋端具2齿,小顋须呈长丝状。前胸节能转动,翅2对。前翅为角质坚固的翅鞘,上有多数纵行的隆起;后翅膜质,适于飞翔。足3对,各有跗节5节。

幼虫蠹入老竹或竹制器具内,蚀害竹质。竹秆旁有小孔而落粉屑者,即被害处。

功能主治《纲目》:"治小儿蜡梨头疮,取慈竹内者,捣,和牛溺涂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竹蠹虫

药材名称竹蠹虫

拼音Zhú Dù Chónɡ

英文名bamboo moth

别名竹子虫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竹蠹,生诸竹中,状如小蚕,老则羽化为硬翅之蛾。

来源药材基源:为粉蠹科动物褐粉蠹的幼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tus brunneus Steph.

采收和储藏:老竹或竹器的竹竿上,有蛀孔而落粉屑者,即有竹蠹虫,劈开,取出。

原形态褐粉蠹,体形小而细长,长约5mm,亦褐色。头部隐于前胸下,触角1对,从眼前直出,分11节,末端呈棍棒状。口器适于咀咬,上唇突出,大腮端具2齿,小腮须呈长丝状。前胸节能转动,翅2对。前翅为角质坚固的翅鞘,上有多数纵行的隆起;后翅膜质,适于飞翔。足3对,各有跗节5节。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栖于竹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解毒;去湿;敛疮。主秃疮;聤耳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铁罗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罗汉药材名称铁罗汉来源毛茛科铁罗汉Aconitum changranum W. T. Wa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辛,温。有大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用于

  • 鸭胆

    《中药大辞典》:鸭胆药材名称鸭胆拼音Yā Dǎn出处《纲目》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胆或胆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白鸭肉"条。性味《纲目》:"苦辛,寒,无毒。"功能主

  • 白残花

    药材名称白残花别名野蔷薇来源蔷薇科白残花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et Wils.,以花、根入药。生境分部华东。性味苦、涩,寒。功能主

  • 松叶防风花

    药材名称松叶防风花拼音Sōnɡ Yè Fánɡ Fēnɡ Huā英文名Seseli yunnanensis Franch.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松叶西风芹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seli y

  • 乌木屑

    药材名称乌木屑拼音Wū Mù Xiè出处《纲目》来源为柿科植物乌木的木屑。原形态乌木(《纲目》),又名:乌文木、翳木(崔豹《古今注》),文木(《南方草木状》),乌樠木(《纲目》),

  • 海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芋药材名称海芋拼音Hǎi Yù别名痕芋头、狼毒[广东]、野芋头、山芋头、大虫芋、天芋、天蒙来源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海芋Alocasia odora (Roxb.) K.

  • 苦竹根

    《中药大辞典》:苦竹根药材名称苦竹根拼音Kǔ Zhú Gēn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根茎。功能主治《食疗本草》:"大下心肺五脏热毒气。细锉一斤,水五升,煮取汁一升,分

  • 蘘荷子

    《中药大辞典》:蘘荷子药材名称蘘荷子拼音Xiānɡ Hé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姜科植物蘘荷的果实。功能主治《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胃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 黄连花

    药材名称黄连花拼音Huánɡ Lián Huā英文名Herb of Dahurian Loosestrife别名黄连花出处出自《黑龙江中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黄连花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

  • 田基黄

    药材名称田基黄拼音Tián Jī Huánɡ英文名Japnanese St. John's wort Herb, all-grass of Madras Grangea别名地耳草、斑鸠窝、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