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皱叶狗尾草

皱叶狗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皱叶狗尾草

药材名称皱叶狗尾草

拼音Zhòu Yè Gǒu Wěi Cǎo

别名马草、烂衣草

来源禾本科皱叶狗尾草Setaria plicata (Lam.)T. Cooke,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

功能主治解毒杀虫,驱风。主治铜钱癣,丹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皱叶狗尾草

药材名称皱叶狗尾草

拼音Zhòu Yè Gǒu Wěi Cǎo

别名烂衣草、马草、扭叶草、风打草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皱叶狗尾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taria plicata(Lam.)T.Cooke[Panicum plicatumLam.;Setaria excurrems(Trin.)Miq.]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晒干。

原形态皱叶狗尾草,多年生草本。秆直立或基部倾斜,高45-130cm,径3-5mm。叶鞘的鞘口及边缘常具纤毛;鞘节无毛或被短毛;叶舌退化成为l-2mm的纤毛;叶片较薄,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43cm,宽0.5-3cm,有纵向皱折,两面或一面具疏疣毛。圆锥花序狭窄成圆柱状,长15-33cm,分枝斜向上升,长1-13cm;小穗卵状披针形,长3-4cm,部分小穗下托以1枚刚毛,小穗脱节于杯状的小穗柄上;第1颖广卵形,先端钝圆,长为小穗的1/4-l/3,有3脉,第2颖长为小穗的1/2-3/4,先瑞尖或钝,有5-7脉;第1小花通常中性,或具3雄蕊;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先端尖,有5脉,第1内稃膜质,具2脉;第2小花两性,第2外稃等长或稍短于第1外稃,有明显的横皱纹;鳞被2;花柱基部联合。颖果狭长卵形,先端有硬而小的尖头。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沟谷地阴湿处或路边杂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自华东经华中以至西南各地。

性味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解毒;杀虫。主疥癣;丹毒;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水银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银药材名称水银拼音Shuǐ Yín别名汞来源为液态金属汞,天然汞矿不甚多见,通常系用辰砂矿石加热蒸馏而得。性味辛,寒。有毒。功能主治杀虫,灭虱。用于皮肤疥疮,顽癣;灭头

  • 肉半边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肉半边莲药材名称肉半边莲别名大半边莲来源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粗喙秋海棠Begonia crassirostris Irmsch.,以根状茎和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 赤胫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赤胫散药材名称赤胫散拼音Chì Jìnɡ Sàn别名蛇头蓼、血当归、缺腰叶蓼、红泽兰、花蝴蝶、红皂药、散血丹来源蓼科蓼属植物赤胫散Polygonum

  • 桃胶

    《中药大辞典》:桃胶药材名称桃胶拼音Táo Jiāo出处《别录》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树皮中分泌出来的树脂。夏季采收,用刀切割树皮,待树脂溢出后收集。水浸,洗去杂质,晒干。化学成分树胶的

  • 乌鸦肉

    药材名称乌鸦肉拼音Wū Yā Ròu别名大嘴乌鸦、老鸦、秃鼻乌鸦来源雀形目鸦科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us Wagler.;秃鼻乌鸦C. frugilegus L.,以肉

  • 黄皮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皮叶药材名称黄皮叶拼音Huánɡ Pí Yè别名油皮、油梅来源芸香科黄皮属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以

  • 黄皮血藤

    药材名称黄皮血藤拼音Huánɡ Pí Xuè Ténɡ别名气藤、血藤、红香血藤、紫金血藤、大伸筋、西五味、药五味、红九股牛来源木兰科北五味子属植物翼梗五味子Sc

  • 黄皮树皮

    药材名称黄皮树皮拼音Huánɡ Pí Shù Pí别名黄皮皮(《生草药性备要》)。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树皮。性味《本草求原》:"辛苦

  • 黄芪

    《中国药典》:黄芪药材名称黄芪拼音Huánɡ Qí英文名RADIX ASTRAGALI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

  • 羊肚菌

    药材名称羊肚菌拼音Yánɡ Dǔ Jūn英文名Morel别名羊肚菜、羊肚蘑、编笠菌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羊肚菌科真菌羊肚菌、小顶羊肚菌、尖顶羊肚菌、粗柄羊肚菌、小羊肚菌等的子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