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甘菊

甘菊

药材名称甘菊

拼音Gān Jú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小甘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crinia discoidea (Ledeb.) Poljak.[Pyrethrum discoideum Ledeb.]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小甘菊 二年生或多所生草本,高5-20cm。茎直立或斜生,被灰白色绵毛。叶柄长,基部扩大;叶片矩圆形或卵形,长3-4cm,宽1-1.5cm,羽状深裂,裂片2-5对,每个裂片又2-5浅裂或深裂,先端小裂片卵形或宽条形,先端钝或渐尖,全部叶片被灰白色绵毛至几无毛。头状花序单生于长4-16cm的梗上;总苞直径7-12mm,被疏绵毛或几无毛;总苞片3-4层,草质,外层总苞片条状披针形,边缘几无膜质,内层总苞片短于外层的一倍半,条状矩圆形,边缘宽膜质;花托明显凸出,锥状球形;花黄色,全部筒状,具5齿裂。瘦果长1.8-2.2mm,无毛,具5条从肋,先端具长约1mm的膜质小冠,小冠,小冠5浅裂。花、果期4-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山区多砾石的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新疆及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主根细。茎自基部分枝,被白色绵毛。叶灰绿色,叶片长圆形或卵形,长2-4cm,宽1-1.5cm,二回羽状深裂,先端裂片卵形至宽线形,先端钝或短渐尖;叶柄长,基部扩大。总苞直径7-12mm,被疏绵毛至几无毛;总苞片草质;花托凸起,锥状球形;花黄棕色,气香,味微苦、涩。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主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4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钩栲

    药材名称钩栲拼音Gōu Kǎo别名大叶锥栗、大叶青柴、青叶槠、钩栗、猴栗来源壳斗科钩栲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除台湾和广东(海南岛)外,广布长江以南各

  • 土瓜狼毒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瓜狼毒药材名称土瓜狼毒别名金丝矮陀陀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土瓜狼毒Euphorbia pinus Levl.,以根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性味微辛、甘,平。有大毒。功能主治舒筋活血,

  • 喜鹊肉

    药材名称喜鹊肉拼音Xǐ Què Ròu来源雀形目鸦科喜鹊Pica pica (L.),以肉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滋补,通淋,散热。主治虚痨发热,消渴等。治肺结核:喜鹊1只

  • 莨菪

    药材名称莨菪拼音Lànɡ Dànɡ别名天仙子、横唐、行唐性味(子)苦、寒、无毒。功能主治1、突发颠狂。用莨菪三升,研细,在一升酒中泡几天。去渣,煎成浓汁。一天内分三次饮完。如觉头中

  • 毛节兔唇花

    药材名称毛节兔唇花拼音Máo Jié Tù Chún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毛节兔唇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ochilus lanatonodus C.Y.Wu et Hsuan

  • 荠菜子

    《中药大辞典》:荠菜子药材名称荠菜子拼音Jì Cài Zǐ别名蒫、荠实(《尔雅》),菥蓂子(《食性本草》),蒫实(《纲目》),粽子(《东北药植志》)。出处《千金·食治》来

  • 长盖铁线蕨

    药材名称长盖铁线蕨拼音Chánɡ Gài Tiě Xiàn Jué英文名Fimbriate Maidenhair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长盖铁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

  • 鸭脚艾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脚艾药材名称鸭脚艾拼音Yā Jiǎo ài别名四季菜、真珠菜、珍珠菊、肺痨草、鸭脚菜、甜菜子、刘寄奴[广西]来源菊科艾属植物白苞蒿Artemisia lactiflor

  • 大唇香科科

    药材名称大唇香科科拼音Dà Chún Xiānɡ Kē Kē别名山苏麻;野薄荷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大唇香科科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ucrium labiosum C.Y.Wu et S

  • 菱叶

    《中药大辞典》:菱叶药材名称菱叶拼音Línɡ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叶。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晒干为末,搽小儿走马疳。"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