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水蓼根

水蓼根

《中药大辞典》:水蓼根

药材名称水蓼根

拼音Shuǐ Liǎo Gēn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蓼科植物水蓼,秋季开花时采收。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蓼"条。

化学成分含铁0.42~O.64%,还含蒽醌葡萄糖甙、黄酮类、酚性成分、甾醇、挥发油。

药理作用醇提取液100毫克/公斤,对大鼠有抗着床作用。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除湿,祛风,活血,解毒。治痢疾,泄泻,皖腹绞痛,风湿骨痛,月经不调,皮肤湿癣。

①《贵州民间药物》:"调经,生血行血。"

②《本草推陈》:"治肠炎,痢疾,肠红便血。"

③《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风湿骨痛。"

④《广西中草药》:"洗皮肤湿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炒热敷。

复方①治绞肠痧:水蓼根五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痢疾:水蓼根一两,同米五钱炒黄,去米,用水适量煲成一碗,一日作两次分服。(《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风湿骨痛:㈠水蓼根二两,同猪粉肠三两煲熟,用酒少许冲服。(《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㈡红辣蓼根二两,小叶榕树叶一两。用酒炒热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④治血气攻心,痛不可忍:蓼根细锉,酒浸服之。(《斗门方》)

⑤治月经不调:水蓼根一两,当归五钱。泡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水蓼根

药材名称水蓼根

拼音Shuǐ Liǎo Gēn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水蓼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hydropiper L.[Persicaria hy-dropiper(L.)Spach」

采收和储藏:秋季开花时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茎直立或斜升,不分枝或基部分枝,无毛,基部节上有不定根。单叶互生;有短叶柄;托叶鞘筒形,长约1cm,褐色,膜质,疏生短伏毛,先端截形,有短睫毛;叶片披针形,长4-8cm,宽0.8-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有黑色腺点,叶缘具缘毛。总状花序穗状,顶生或腋生,细长,上部弯曲,下垂,长4-10cm,苞片漏斗状,有褐色腺点,先端具短睫毛或近无毛;花被4-5深裂,裂片淡绿色或淡红色,密被褐色腺点;雄蕊6,稀8,比花被短;花柱2-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瘦果卵形,侧扁,暗褐色,具粗点。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水边、路旁湿地。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水蓼根含水蓼内酯(polygonlide)[1],氢化胡椒甙(hydropiperoside),并没食子酸-3,3′-二-O-甲醚(ellagicacid-3,3′-di-O-methyl ether),没食子酸(gallic acid),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O-glucoside),槲皮素-3-鼠李糖甙(quercetin-3-O-rhamnosied)等[2]。

药理作用醇提取液100mg/kg,对大鼠有抗着床作用。

性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健脾利湿;解毒消中。主月经不调;小儿疳积;痢疾;肠炎;疟疾;跌打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0g;或泡酒。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调经,生血行血。

2.《本草推陈》:治肠炎,痢疾,肠红便血。

3.《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风湿骨痛。

4.《广西中草药》:洗皮肤湿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鲮鱼

    药材名称鲮鱼拼音Línɡ Yú别名雪魿(《纲目拾遗》),魿鱼(姚可成《食物本草》),土铃鱼(《本草求原》)。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鲮鱼的肉。原形态体长、侧扁,腹部圆,

  • 鳢鱼血

    《中药大辞典》:鳢鱼血药材名称鳢鱼血拼音Lǐ Yú Xuè出处《本草再新》来源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血。功能主治《本草再新》:"能治血分,理腰脚气,利关节,活脉络。"

  • 圆叶千金藤

    药材名称圆叶千金藤别名乌桕薯、乌桕茹、独脚乌桕来源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圆叶千金藤Stephania rotunda Lour.,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切片,阴干。性味苦、辛,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

  • 广西狗牙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广西狗牙花药材名称广西狗牙花来源夹竹桃科广西狗牙花Ervatamia kwangsiensis Tsiang,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功能主治活血散瘀。主治跌打,接骨。用法用

  • 黑皮跌打

    《中药大辞典》:黑皮跌打药材名称黑皮跌打拼音Hēi Pí Diē Dǎ别名通气香、大力丸、埋罕(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番荔枝科植物黑风藤的根、藤。全年可采。原形态黑风藤,又名:

  • 环纹苦乳菇

    药材名称环纹苦乳菇别名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环纹苦乳菇Lactarius insulsus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四川、云南。性味苦

  • 芦竹

    药材名称芦竹拼音Lú Zhú别名芦荻竹、芦竹笋、芦竹根、楼梯杆来源禾本科芦竹属植物芦竹Arundo donax L.,以根状茎及嫩笋芽入药。四季可采,将根头砍下,洗净,除去须根,切

  • 桃叶蓼

    药材名称桃叶蓼来源蓼科桃叶蓼Polygonum persicari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发汗除湿,消食止泻。用法用量2~4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熊脂

    《中药大辞典》:熊脂药材名称熊脂拼音Xiónɡ Zhī别名熊白(陶弘景),熊恤(《洞天奥旨》)。出处《本经》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脂肪油。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取出脂肪,熬炼去滓

  • 紫葳茎叶

    《中药大辞典》:紫葳茎叶药材名称紫葳茎叶拼音Zǐ Wēi Jīnɡ Yè别名凌霄藤、争墙风(《常用中草药配方》),白狗肠(《广西中草药》)。出处《别录》来源为紫葳种植物紫葳的茎叶。原形态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