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水仙花

水仙花

《中药大辞典》:水仙花

药材名称水仙花

拼音Shuǐ Xiān Huā

别名金盏银台(《洛阳花木记》),俪兰(《三余帖》),女史花、姚女儿(《内观日疏》)。

出处《本草会编》

来源石蒜科植物水仙

原形态水仙(《本草会编》),又名:雅蒜(《长物志》),天葱(《南阳诗注》)。

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形。叶基生;扁平直立,质厚,长30~45厘米,宽1~1.8厘米,先端钝,全缘,上面粉绿色。花茎扁平,约与叶等长;佛焰苞膜质,披针形,管状;花4~8朵,排列成伞形花序,平伸而下倾,芳香,直径2.5~3厘米,花梗突出苞外;花被高脚碟状,下部呈管状,纤弱,长1.5~2厘米,裂片倒卵形,扩展而外反,白色;副花冠浅杯状,淡黄色;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上;子房下位,3室,每室有胚珠多数,花柱细长,柱头3裂。蒴果胞背开裂,由绿色转至棕色。种子多数,扁平,椭圆形。花期冬季。果期次年4~5月。

本植物的鳞茎(水仙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多栽培于花圃中。分布广东、福建、江苏、贵州、四川等地。

功能主治祛风除热,活血调经。

①《纲目》:"去风气。"

②《现代实用中药》:"治妇人子宫病,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复方治妇人五心发热:水仙花、干荷叶赤芍药等分。为末,白汤每服二钱。(《卫生易简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水仙花

药材名称水仙花

拼音Shuǐ Xiān Huā

英文名Chinese Narcissus, flower of Chinese Narcissus

别名金盏银台、俪兰、女星、女史花、姚女花

出处出自《本草会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蒜科植物水仙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arcissus tazetta L.var. chinensis Roem.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摘花,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水仙,多年生草本。鳞茎卵球形。叶基生,直立而扁平,宽线形,长20-40cm,宽8-15mm,先端钝,全缘,粉绿色。花茎中空,扁平,几与叶等长;伞房花序有花4-8朵,花轴承平伸或下垂;总苞片佛焰苞状,膜质;花芳香;花梗突出包外;花被管细,近三棱形,长约2cm,灰绿色;花被裂片6,卵圆形至阔椭圆形,先端具短尖头,扩展而外反,白色,副花冠浅杯状,淡黄色,不皱缩,短于花被;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内,花药基着;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多数,花柱细长,柱头3列。蒴果室背开裂。花期春季,果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栽培于花圃中或盆栽。

资源分布: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万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多雨之地。喜水、耐肥,在富含有机质、水分充足又排水良好的冲积砂壤土上种植为最宜。有夏季休眠习性,鳞茎内花芽分化在叶初枯后进行,花芽分化适温为17-20℃,25℃以上将受到抑制。 栽培技术 用鳞茎繁殖。栽种时间一般在10月。一年生小鳞茎用撒播法,每1hm2播种量22.5-30万粒,播种后泼施腐熟人粪尿1层,再覆土3cm厚。二年生和三年生小鳞茎用开沟条植法,二年生的行株距(20-30)cm×(10-15)cm,每1hm2120000-150000个,三年生行株距40cm×(15-20)cm,每1hm275000个。栽植时要注意芽向,栽后覆土5-6cm厚,畦面盖稻草1层,引水灌溉,保持经常湿润。三年生鳞茎经“阉割”栽培1年后,即形成可供水养开花的商品鳞茎。 田间管理 肥料以基肥为主,按种植球的大小,分别每7-15d追肥1次,初期施人粪尿加少许尿素,后期适当增施磷肥。生长期需充足的水份,茎叶生长期需较大的大气相对湿度,一般灌溉中水深保持3-15cm。3年生球要采用串灌。

性状性状鉴别 花皱缩成小团块。展开后 ,花被管细,先端裂片6,卵圆形,淡黄色,其内可见黄棕色环状副花冠,有的花被呈重瓣状。雄蕊6,雌蕊花柱细长,柱头3裂。气芳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花含α-香树脂醇(α-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亚麻酸(lonolen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芸香甙(rutin),石蒜碱(lycorine),甘露糖(mannose),蔗糖(sucrose),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eugenol),苯甲醛(benzaldehyde),苄醇(benzyl alcohol)及桂皮醇(cinnamic alcohol),乙酸苄酯(henzylacetate),吲哚(indole)及3,5-二甲氧基甲苯(dimethoxytoluene),水仙甙(narcissin),胡萝卜素C(cartenoids),叶绿素(chlorophyll)。全草含高石蒜碱(homolycorine),多花水仙碱(tazettine)。

性味辛;凉

归经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心悦神;理气调经;解毒辟秽。主神疲头昏;月经不调;痢疾;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

各家论述1.《纲目》:去风气。

2.《现代实用中药》:治妇人子宫病,月经不调。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乳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乳菇药材名称白乳菇别名辣味乳菇、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 (L. ex Fr.) Gray,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林

  • 菊花暗消

    药材名称菊花暗消拼音Jú Huā àn Xiāo别名胃药、马氏紫花、白花暗消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密毛紫菀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uestitus Franch. [A. mairei

  • 贵州花椒

    药材名称贵州花椒拼音Guì Zhōu Huā Jiāo别名龙背茨、岩椒、文山岩椒、狗椒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贵州花椒的果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axylum esquirolii Le

  • 龙齿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齿药材名称龙齿拼音Lónɡ Chǐ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化石。性状呈完整的齿状或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主要为犬齿及臼齿。犬齿呈圆锥形,先端弯而尖

  • 牛胞衣

    《中药大辞典》:牛胞衣药材名称牛胞衣拼音Niú Bāo Yī出处《纲目》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胎盘。功能主治《海上方》:"治臁疮不敛,牛胞衣一只,烧存性,研搽。"摘录

  • 无患子树皮

    药材名称无患子树皮拼音Wú Huàn Zǐ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pindus mukoro

  • 茶花

    药材名称茶花拼音Chá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hea sinensis L.]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 si

  • 菩提树皮

    《中药大辞典》:菩提树皮药材名称菩提树皮拼音Pú Tí Shù Pí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橡树种植物南京椴的树皮及根皮。同属植物毛枝椴的树皮及根皮与本植

  • 竹凌霄

    药材名称竹凌霄拼音Zhú Línɡ Xiāo别名宝铎草、石竹根、倒竹散、百尾笋、小伸筋草[陕西]来源为百合科万寿竹属植物长蕊万寿竹Disporum bodinieri (Levl.

  • 铜锤玉带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铜锤玉带草药材名称铜锤玉带草拼音Tónɡ Chuí Yù Dài Cǎo别名地钮子、地茄子、地浮萍来源桔梗科铜锤玉带草属植物铜锤玉带草P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