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棘刺花

棘刺花

《中药大辞典》:棘刺花

药材名称棘刺花

拼音Jí Cì Huā

别名刺原、菥蓂,马朐(《别录》),棘花(《唐本草》)。

出处《别录》

来源鼠李科植物酸枣

性味《别录》:"味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别录》:"主金疮内漏,明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棘刺花

药材名称棘刺花

拼音Jí Cì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Common Jujube, Flower of Chinese Date

别名刺原、马朐、棘花。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棘刺花,冬至后百廿日采之。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Hu ex H.F.Chow 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Hu ex H.F.Chow [Z.vulgaris Lam.var.spinosa Bunge]

采收和储藏:花初开时采收,阴干或烘干。

原形态酸枣 落叶灌木,稀为小乔木,高1-3m。老枝灰褐色,幼枝绿色;于分枝基部处具刺1对,1枚针形直立,长达3cm,另1枚向下弯曲,长约0.7cm。单叶互生;托叶针状;叶片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圆形,稍偏斜,边缘具细锯齿。花小,2-3朵簇生于叶腋;花萼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5,黄绿色,与萼片互生,雄蕊5,与花瓣对生;花盘明显,10浅裂;子房椭圆形,埋于花盘中,花柱2裂。核果肉质,近球形,成熟时暗红褐色,果皮薄,有酸味。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向阳或干燥的山坡、山谷、丘陵、平原、路旁以及荒地。性耐干旱,常形成灌木丛。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及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

性味苦;平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敛疮;明目。主金刃创伤;瘘管;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别录》:主金疮内漏,明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川滇大黄土

    药材名称川滇大黄土别名土大黄来源蓼科川滇大黄土Rumex hastatus D. Do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酸、涩、微辛,温。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润肺止咳。主治感冒,咳嗽,水肿,痰喘。

  • 狐心

    《全国中草药汇编》:狐心药材名称狐心拼音Hú Xīn别名狐狸心来源食肉目犬科狐Vulpes vulpes L.,以心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若尔盖、东北。功能主治补益镇静。主治痰气。用法用量狐心1

  • 三叶豆

    药材名称三叶豆别名干枝柳、化食草来源豆科秔子梢属植物滇南秔子梢Campylotropis harmsii A. K. Schindl.,以根入药。秋季采收,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瘀止痛

  • 紫竹根

    《中药大辞典》:紫竹根药材名称紫竹根拼音Zǐ Zhú Gēn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紫竹的根茎。全年可采。原形态紫竹,又名:乌竹(《汝南圃史》),黑竹(《草木便方》),水竹子。秆高3

  • 白背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背叶药材名称白背叶拼音Bái Bèi Yè别名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来源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

  • 山羊耳

    药材名称山羊耳拼音Shān Yánɡ ěr别名劳伤药、接骨草、大疙瘩、汝无糯鸡、山牛耳青、驳节莲树、九节风。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粟兰科植物海南草珊瑚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candra hai

  • 青盐陈皮

    药材名称青盐陈皮拼音Qīnɡ Yán Chén Pí出处《百草镜》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橘类的果皮用甘草、乌梅、川贝、青盐等加工制成。制法《百草镜》:"制青盐陈皮:陈

  • 法罗海

    药材名称法罗海拼音Fǎ Luó Hǎi别名发罗海、法罗梅、土川芎、法落海、法落梅、骚独活、红独活、白独活、小独活、红法罗海、臭法罗海出处法罗海始载于《滇南本草》,云:“产东川。叶似黄莱缚,根有菊花心。

  • 驴断肠

    药材名称驴断肠别名透骨草、白拉拉秧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芹叶铁线莲Clematis aethusaefolia Turcz.,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收,晒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解毒止痛。用于风

  • 虾蟆胆

    《中药大辞典》:虾蟆胆药材名称虾蟆胆拼音Há Má Dǎn出处《纲目》来源为蛙科动物泽蛙的胆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虾蟆"条。化学成分胆汁中含粪甾烷酸及硫酸蟾蜍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