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巴豆叶

巴豆叶

《中药大辞典》:巴豆叶

药材名称巴豆叶

拼音Bā Dòu Yè

别名双眼龙叶(《岭南采药录》),大叶双眼龙叶(《岭南草药志))。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大戟科植物巴豆叶片,植物形态详"巴豆"条。

功能主治治疟疾,疮癣,跌打损伤,蛇伤。

①《岭南采药录):"治恶疮,痰核。疮癣,疥癞等疾。"

②《南宁市药物志》:"治蛇伤,理跌打。"

用法用量内凰研末酒冲。1~5厘;或胶囊装。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疟疾:㈠巴豆叶(研细末)一厘,胶囊装,开水送服。㈡大叶双跟龙叶五厘,尖槟六分。研末用酒冲饮。

②治跌打:巴豆叶三钱,两面针五钱,黑老虎五钱,金耳环三钱,千里马五镇,千斤拔五钱。共为末,姜、葱捣烂,和药末敷伤处。

③治寒湿下坠,下肢浮肿:巴豆叶八钱,煎水熏洗。(选方均出《岭南草药志》)

④治毒蛇咬伤:干巴豆叶研末,每次二分,冷开水冲服。(《中医方药学》)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巴豆叶

药材名称巴豆叶

拼音Bā Dòu Yè

英文名Croton Leaf

别名双眼龙叶、大叶双眼龙叶。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oton tiglium L.

采收和储藏:随采随用,或采后晒干用。

原形态巴豆灌木或小乔木,高2-10m。幼枝绿色,被稀疏星状毛,老枝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6cm;托叶线形,长2-4mm,早落;叶膜质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15cm,宽2.5-8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近叶柄处有2枚无柄的杯状腺体,叶缘有疏浅锯齿,齿尖常具小腺体,幼时两面均有稀疏星状毛,后变无毛或在下面被极少数星状毛,干时呈淡黄色。总状花序顶生,长5-14cm,有时达观20cm,上部着生雄花,下部着生雌花,也有全为雄花而无雌花的;苞片钻状,长约2mm;雄花花梗细而短,长3-4mm,有星状毛;雄花绿色,较小;花萼5深裂,先端疏生星状毛,裂片卵形,长约2mm;花瓣5,长圆形,与花萼几等大,反卷,内面和边缘生细绵毛;雄蕊15-20,着生花盘边缘,花丝上部被柔毛,花药干时呈黑色;花盘盘状,边缘有浅缺刻;无退化子房;雌花花梗较粗,长2-3mm;花萼5深裂,裂片长圆形,外被星状毛,长约2.5mm;无花瓣;子房倒卵形,密被粗短的星状毛,3室,每室1胚珠,花柱3,每个2深裂。蒴果倒卵形至长圆形,有3钝角,长约2cm,近无毛或被稀疏星状毛,种子3颗,长卵形,背面稍凸,淡黄褐色,长约是1cm,宽6-7mm。花期3-10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野、丘陵地,房屋附近常见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单叶,具柄;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7-17cm宽3-7cm,先端长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浅疏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较淡,幼叶两面疏被星状毛,基部具3脉,近柄两侧各具1腺体。气微,有毒。

药理作用巴豆叶的盐水浸出液在体外试验中,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三焦;大肠经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杀虫解毒。主疟疾;痹证;跌打损伤;缠腰火丹;疮癣;蛇伤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酒冲,或胶囊装,0.03-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浸酒搽。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治恶疮,痰核,疮癣,疥癞等疾。

2.《南宁市药物志》:治蛇伤,理跌打。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莲藕

    药材名称山莲藕拼音Shān Lián ǒu别名大力牛、大口唇、扮山虎(《生草药性备要》),牛大力、扒山虎(《岭南采药录》),坡莲藕(《陆川本草》),地藕(《南宁市药物志》),血藤、大莲藕(《

  • 千年耗子屎种子

    《中药大辞典》:千年耗子屎种子药材名称千年耗子屎种子拼音Qiān Nián Hào Zi Shǐ Zhǒnɡ Zi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种子。原形态形态详&qu

  • 滇姜三七

    药材名称滇姜三七别名姜三七[云南]来源姜科曲蕊姜属植物曲蕊姜Camptandra yunnanensis (Gagnep.) K. Schum.,以球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去皮和毛,切片晒干研末。性味

  • 大青叶

    《中国药典》:大青叶药材名称大青叶拼音Dà Qīnɡ Yè英文名FOLIUM ISATIDIS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叶。夏、秋二季分2~3次采

  • 兔皮毛

    《中药大辞典》:兔皮毛药材名称兔皮毛拼音Tù Pí Máo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皮毛。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兔肉"条。功能主治治灸疮

  • 野豇豆

    药材名称野豇豆拼音Yě Jiānɡ Dòu别名野马豆、山豆根、山马豆、山土瓜来源豆科豇豆属植物野豇豆Vigna vexillata (L.)Benth.,以根入药。秋季采,洗净晒干。性味苦,

  • 奶椎

    药材名称奶椎拼音Nǎi Zhuī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果实。秋冬果熟后采集,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条棱,全体被鳞片状黄色腺体。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13

  • 毛赤车

    药材名称毛赤车别名羊眼草、石解骨、蔓赤车、坑兰、坑冷来源荨麻科毛赤车Pellionia scabra Bent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甘、淡,凉。

  • 黑草

    药材名称黑草拼音Hēi Cǎo别名鬼羽箭、羽箭草、黑骨草、克草来源玄参科鬼羽箭属植物黑草Buchnera cruciata Buch.-Ham.,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淡、微苦,

  • 小黄断肠草

    药材名称小黄断肠草拼音Xiǎo Huánɡ Duàn Chá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纤细黄堇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gracillimaC.Y.Wu[C.gra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