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岩败酱

岩败酱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败酱

药材名称岩败酱

拼音Yán Bài Jiànɡ

来源败酱岩败酱Patrinia rupestris Juss.,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华北。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排脓。

肠炎,痢疾,阑尾炎,肝炎:用量2~5钱,水煎服。

黄疸:岩败酱、茵陈各5钱,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岩败酱

药材名称岩败酱

拼音Yán Bài Jiànɡ

出处《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败酱科植物岩败酱全草。夏、秋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粗壮,有浓烈的臭酱气味。茎直立,带紫色,下部常稍弯曲.根生叶丛生,具明显的叶柄;茎生叶对生,具矩柄或无柄,羽状深裂至全裂,裂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全缘或再成齿牙状缺刻,无毛。复伞房花序,顶生;花小形,黄色。果实小,只翅状苞。

生境分部生于干燥山坡。山沟、丘陵等处。分布内蒙古、西北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和根含挥发油。

同属植物Patrinia intermedia的根含皂甙约13%,水解产生齐墩果酸、葡萄糖、木糖,另含生物碱约0.4%。种子也含生物碱。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排脓。治肠炎,痢疾,阑尾炎,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

复方①治黄疸:岩败酱、茵陈各五钱。水煎服。

②治慢性阑尾炎:蒲公英二两,甘草二钱,岩败酱一两,青木香五钱。水煎服。(性味以下出《内蒙古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岩败酱

药材名称岩败酱

拼音Yán Bài Jiànɡ

英文名Herb of Cliff Patrinia

出处出自《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败酱科植物岩败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trinia rupestris (Pall.) Juss. [Vale-riana rupestris Pal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岩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状茎稍斜升,长达10cm以上,顶端不分枝,有浓烈臭酱气味。茎多数丛生,连同花序梗被短糙毛。基生叶有柄,长2-4cm;茎生叶对生;叶柄知,上部叶渐无柄;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3-7cm,羽状深裂至全裂,通常具3-6对侧生裂片,裂片条形,有稀的缺刻状牙齿,无毛或有糙毛。密花聚伞花序顶生,3-7枝在枝端排成伞房状,宽4-15cm,轴、梗均被粗白毛和腺毛;小苞片腺形,对生;花萼小,萼齿5;花冠黄色,漏斗状,径3-5mm,基部成短细筒,筒基部一侧有偏突,上部5裂,裂片近圆形;雄蕊4,长于花冠;子房下位,圆柱状。瘦果小,倒卵圆柱状,背部贴生有椭圆形的大膜质苞片。花期7-9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喜生于海拔400-1800m、光线充足、干燥的山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性状怀状鉴别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茎2至多数丛生,稀单一。叶羽状深裂至全裂,无毛,裂片4-9,线状披针形,全缘或有收主齿。聚伞花序排成顶生的伞房花序;花黄色。蒴果具膜质圆翅。

化学成分全草含咖啡酸(caffe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和芸香甙(rutin)[1]。

药理作用抑菌作用 岩败酱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痢疾杆菌无抗菌作用[1]。

性味味辛;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主痢疾;泄泻;黄疸;肠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鸡蛋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蛋花药材名称鸡蛋花拼音Jī Dàn Huā别名缅栀子来源为夹竹桃科鸡蛋花属植物鸡蛋花Plumeria rubra L. cv. Acutifolia [P. rubra

  • 剑叶铁树

    药材名称剑叶铁树拼音Jiàn Yè Tiě Shù别名小叶铁树、剑叶万年青、细叶朱蕉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剑叶朱蕉的叶或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dyline stricta Emdl.采

  • 獾油

    《全国中草药汇编》:獾油药材名称獾油拼音Huān Yóu来源鼬科动物狗獾Meles meles L.的脂肪经加工而成。秋冬捕捉。炮制取肉油,洗净,切碎,置锅内炼油,去渣,放冷后加入冰片适量(

  • 玳瑁肉

    《中药大辞典》:玳瑁肉药材名称玳瑁肉拼音Dài Mào Ròu出处《食性本草》来源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肉。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治《食性

  • 桃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桃叶药材名称桃叶拼音Táo Yè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的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红果冬青

    《中药大辞典》:红果冬青药材名称红果冬青拼音Hónɡ Guǒ Dōnɡ Qīnɡ别名野白蜡叶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冬青科植物红果冬青的叶。夏、秩采收。原形态常绿乔木或灌木,高可达7米。小枝无

  • 浆果苋

    药材名称浆果苋别名九层风、地灵苋来源藜科浆果苋Deeringia amaranthoides (Lam.) Merr.,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性味淡,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

  • 向日葵

    药材名称向日葵拼音Xiànɡ Rì Kuí别名葵花、向阳花、望日葵、朝阳花、转日莲来源菊科向日葵属植物向日葵Heliantus annuus L.,以花序托(花盘)、根、

  • 赤瓟根

    药材名称赤瓟根拼音Chì Páo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赤瓟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原形态攀缘

  • 女儿茶

    药材名称女儿茶拼音Nǚ ér Chá别名岩果紫(《贵州民间药物》),黄茶根、女儿红(《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崖枣树的根或枝叶。4~5月采嫩枝叶;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