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多茎野豌豆

多茎野豌豆

药材名称多茎野豌豆

拼音Duō Jīnɡ Yě Wān Dòu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豆科植物多茎野豌豆全草。夏秋采割全草,晒干,备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茎极粗。茎上升,很多。叶轴顶端有卷须,卷须通常不分枝;托叶半箭头状,长5~7毫米,上部的托叶线形、矩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8~16,矩椭圆形或线矩形,先端钝或尖,长15~22毫米,阔1.5~2.5毫米。总状花序被竖立的毛,高出于叶,有10~20朵向一边疏生的花;花梗长达5毫米;花平展地远离,长15~18毫米;萼钟状,有平伏短茸毛,上面的萼齿较短,三角形,下面的披针形,中间的几乎和萼管等长;花冠紫色,旗瓣矩倒卵形,有极短的爪。荚果矩形,无毛,长20~30毫米,阔6毫米。种子有小脐。

生境分部生于牧区林缘及河滩灌丛中。分布于东北等地。

性味辛,平。

归经入肝、胆二经。

功能主治发汗除湿,活血止痛。治风湿疼痛,筋骨拘挛,黄疸肝炎,白带,鼻血,热疟,阴囊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筋骨疼痛:多茎野豌豆、老鹳草秦艽羌活、心叶菝葜,煎服。

②疟疾发热:多茎野豌豆、土常山柴胡草果,煎服。

③治肝炎:多茎野豌豆、龙胆、华金腰子,煎服。

④治红崩白带:多茎野豌豆、茱萸,煎服。

⑤治鼻血不止:多茎野豌豆、捞糟同炖服。

⑥治阴囊湿疹:多茎野豌豆、香蒿,煎水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草豆蔻

    《中国药典》:草豆蔻药材名称草豆蔻拼音Cǎo Dòu Kòu英文名SEMEN ALPINIAE KATSUMADAI别名草蔻、草蔻仁、假麻树、偶子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

  • 合掌草

    药材名称合掌草拼音Hé Zhǎnɡ Cǎo别名合叶(《红河中草药》),午时合、对时接骨草(《贵州药植目录》)。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远志科植物侧生花远志的全草。夏、秋采。洗净,晒干。原形态

  • 芋头

    《中药大辞典》:芋头药材名称芋头拼音Yù Tou别名蹲鸱(《史记》),芋魁(《汉书》),芋根(《汉书》颜师古注),土芝(《别录》),芋奶(《种芋法》),芋艿(《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本草

  • 黄颔蛇头

    《中药大辞典》:黄颔蛇头药材名称黄颔蛇头拼音Huánɡ Hàn Shé Tóu出处《纲目》来源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的头部。功能主治《纲目》:"主久疟及

  • 红果参

    药材名称红果参拼音Hónɡ Guǒ Shēn别名蜘蛛果、山荸荠荠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长叶轮钟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panumoea lancifolia (Roxb. ) Merr.

  • 二叶舌唇兰

    药材名称二叶舌唇兰拼音èr Yè Shé Chún Lán别名土白及来源兰科长距兰属植物二叶舌唇兰Platanthera chlorantha Cus

  • 竹衣

    药材名称竹衣拼音Zhú Yī别名金竹衣(《景岳全书》)。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金竹秆内的衣膜。原形态金竹(《竹谱详录》),又名:黄金竹、黄竹、黄皮竹、黄竿(坪井《竹类图谱》),黄苦

  • 高粱

    《全国中草药汇编》:高粱药材名称高粱拼音Gāo Liɑnɡ别名蜀黍来源禾本科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化学成分嫩株含氰甙类杜林甙(即叶下珠甙,dhu

  • 鹿藿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藿药材名称鹿藿拼音Lù Huò别名老鼠眼、饿蚂蝗[湖南]、痰切豆来源豆科鹿藿属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以根及全草入药。夏

  • 蔓生百部

    药材名称蔓生百部拼音Màn Shēnɡ Bǎi Bù英文名Japanese Stemona Root别名药虱药来源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Bl.)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