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吕宋果

吕宋果

《中药大辞典》:吕宋果

药材名称吕宋果

拼音Lǚ Sònɡ Guǒ

别名加穵弄、宝豆(《本草补》),苦果(《药材资料汇编》)。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马钱科植物吕宋豆成熟种子

原形态大型木质藤本。叶对生,革质,光滑,矩圆形或椭圆形,长8~20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略圆、有明显的3条基出脉。花白色,大多生于上部叶腋;花萼短小,有齿;花冠管状,长不及1厘米。果实圆形,灰白色微带黄色渐变为褐色,径约10厘米或更大;种子多数,包在柔软黄色的果肉中,新鲜种子稻草色略带青绿,卵形或具钝角的三角状形,略扁,宽约2.5厘米,被银白色伏贴的毛茸。

生境分部分布菲律宾、越南、泰国。都自菲律宾等地进口。

性状干燥成熟种子呈不规则卵圆形,或一面有棱,长2~3厘米,宽1.5~2厘米,厚约1.5厘米,外表灰棕色,有细疣点,有的残留银灰色带光泽的毛茸。基部有圆形的种脐。质坚实,纵切面可见角质状、半透明、灰棕色的大胚乳,中央具子叶2片。气无,味极苦(性剧毒,尝时注意)。

化学成分种子含生物碱2.5~5%,其中46~62%为番木鳖碱;还有马钱子碱0.5%、少量的小檗碱以及三个16-烷氧基番木鳖碱:16-甲氧基番木鳖碱、16-乙氧基番木鳖碱和16-丙氧基番木鳖碱。另含番木鳖甙。

药理作用参见"马钱子"条。

性味苦,寒,有大毒。

《本草补》:"味苦。"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腹痛泻利,疟疾,虫积,刀伤出血,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磨汁,每次量2~3厘,每日服2~3次。外用:刮末撒或调敷。

注意体虚,久病者忌用。

复方①治腹痛泻利,疟疾初作,蛔虫疳积,中风昏仆:吕宋果,磨水服。

②治刀斧伤血漏:吕宋果,刮末敷患处。

③治蛇、蝎、蜈蚣咬伤:吕宋果,磨清水服;并刮末敷伤处。

④治头疮痒烂鬎疬:吕宋果,切碎,以油煎之,乘热遍擦,向火取暖,随以布向火取热,覆病人身上而睡,又以被盖,不见生风愈。(①方以下出《纲目拾遗》)

⑤治内痔外翻:吕宋果,以醋磨,涂患处。(《贵州中医验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吕宋果

药材名称吕宋果

拼音Lǚ Sònɡ Guǒ

别名加挖弄、宝豆、苦果

出处出自《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本草补》:吕宋岛中产一果,名加穵弄,外肉而内核,味苦不堪食。其初惟有一处深山峻岭生此,树甚高大,土人多不识,旅人至岛百年后,始知其中果可用。近三十年,颇悉其疗治各病,极有奇验,遂携至中国。若果之皮肉,其效尤捷。有呼为宝豆者,豆言果之形状,宝言其贵重要。

2.据《菲律宾药用植物》记载:吕宋豆种子酒浸剂可作健胃剂,有人报告,树皮及种子少量可退热,并有强壮作用(治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钱科植物吕宋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ychnos ignatii Berg.[Strychnoshainanensis Merr.et Chun]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原形态大型木质藤本。茎粗,栗褐色;小枝常变态成腋生螺旋状曲钩。叶对生;叶柄长7-10mm;叶片革质,光滑,长圆形或椭圆形,长6-17cm,宽3.5-7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略圆,全缘,有明显的基出3条叶脉。三歧聚伞花序生于上部叶腋,长2.5-3cm;花5数,芳香;花萼裂片卵形;花冠淡黄色,花冠管远长于花冠裂片;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先端长尖,基部浅2裂;雌蕊长约1.5cm,子房2室。果实为圆形浆果,灰白色微带黄色渐变为褐色,径约10cm或更长。种子多数,包在柔软黄色的果肉中,新鲜种子稻草色略带青绿,卵形或具钝角的三角状形,略扁,长2-2.5cm,宽约2.5cm,被银白色伏贴的毛茸。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800m的石灰岩山地疏林下或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呈不规则卵圆形,长1.8-2.5cm,宽约1.3cm,厚约0.5cm。全体不平坦,有钝棱。

表面黄棕色或灰黑色,有稍隆起的细皱纹,少数有残留的毛茸,其部有明显的圆形种脐。质坚硬,纵剖面可见角质状、棕色的胚乳,中央具子叶2片,叶脉5-7条,胚根长3-4mm。气微,味极苦,剧毒。

以粒大、均匀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皮表皮非腺毛长600-800(-1000)μm,直径20-30μm,弯曲或稍平直,有8-9条助状增厚,先端聚合成钝圆状,或自然裂开而成透明无色的细长棒状;毛茸易脱落或从基部折断。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硝酸1滴,即显橙红色。(检查马钱子碱)(2)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矾酸铵1滴,显紫色。(检查番木鳖碱)

化学成分种子含番木鳖碱(strychnine),4-羟基番木鳖碱(4-hydroxystrychnine),α-可鲁勃林(α-colubrine)及β-可鲁勃林(β-colubrine),马钱子碱(brucine),伪番木鳖碱(pesudostry-chnine),伪马钱子碱(pseudobrucine),N-甲基-断-伪番木鳖碱(I-cajine),番木鳖次碱(vomicine),N-甲基-断-伪马钱子碱(novacine),马钱子碱-N-氧化物(brucine-N-oxide)[1],小檗碱(berberine)[2],16-甲氧基番木鳖碱(16-methoxystrychnine),16-乙氧基番木鳖碱(16-ethoxystrychnine),16-丙氧基番木鳖碱(16-propoxystrychnine)[3],以及马钱子甙(loganin)[2]。茎、叶中含番木鳖碱,马钱子碱,4-羟基番木鳖碱,α-可鲁勃林及β-可鲁勃林,伪番木鳖碱,伪马钱子碱,N-甲基-断-伪番木鳖碱,番木鳖次碱,N-甲基-断-伪马钱子碱,马钱子碱-N-氧化物,番木鳖碱-N-氧化物(strychnine-N-oxide)[1]。

根、根茎中含番木鳖碱,马钱子碱,番木鳖碱-N-氧化物,伪番木鳖碱[1],去甲基梅林诺宁碱(normelinonine)B,异番木鳖碱(isostrychnine),原番木鳖碱(protostrychnine),10-羟基番木鳖碱(10-hydroxystrychnine),马枯星碱(macusine)B,O-甲基马枯星碱(O-methylmasusine)B[4]。

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本品所含的番木鳖碱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都有兴奋作用,首先兴奋脊髓的反射机能,其次兴奋延髓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并能提高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机能。

1.1.对脊髓作用 脊髓对番木鳖碱有高度的敏感性,给蛙皮下注射0.02%硝酸番木鳖碱溶液0.5ml,可见反射兴奋提高,轻轻触动皮肤表面,就能引起动物震颤;给截除大脑的猫静脉注射0.01%硝酸番木鳖碱0.2mg/kg,亦见反射性增高。剂量增加时可出现强直性惊厥。治疗剂量的番木鳖碱使神经冲动在脊髓中传导容易,并能提高脊髓反射兴奋性,因此可缩短脊髓反射时间,增高反射强度,且不破坏脊髓中枢的交互抑制过程,但中毒剂量的番木鳖碱能破坏此交互抑制过程。出现强直性惊厥。番木鳖碱在试管中,能抑制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分解,因此曾有人认为此即为番木鳖碱兴奋作用产生的原理。另有资料认为系由于番木鳖碱能与突触后抑制性介质甘氨酸竞争突触后抑制部位,因此能选择性阻断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突触后抑制,使运动神经元对传入刺激起较大反应。同时也能阻断脊髓中闰绍细胞(RenshawCell)对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这样减弱或消除了对抗肌(伸肌与屈肌)之间的交互抑制,因此大剂量可致强直性惊厥。

1.2.对延髓的作用 据资料记载,给箭毒麻痹的犬静脉注射2mg/kg的硝酸番木鳖碱,血压立刻升高(10-20mmHg),并长时间持续在高度水平。但如破坏动物的延髓,血压随即下降,增大番木鳖碱剂量,血压也不再上l,说明番木鳖碱能提高血管运动中枢的兴奋性,增进血液循环。番木鳖碱还具有兴奋迷走神经中枢作用,可出现心动徐缓。番木鳖碱亦能提高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使呼吸加深加快,特别是在上述中枢被抑制时这些作用更加明显。此外,它还可以兴奋咳嗽中枢。

1.3.对大脑皮质的作用 小剂量的番木鳖碱能加强皮质的兴奋过程,促使处于抑制状态的病人苏醒。还能提高味觉、触觉、听觉和视觉等感觉器官的功能。治疗剂量的番木鳖碱对犬和猴的实验性神经官能症呈现良好作用,能促使兴奋和抑制过程之间的正常关系的恢复。大剂量的番木鳖碱(接近中毒量),在短暂的提高兴奋过程后,即发生超限抑制现象。

2.对人体淋巴细胞的作用 临床上有报道,硝酸番木鳖碱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刘德祥等观察了马钱子分煎液不同剂量对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煎液浓度为0.3-0.7mg/ml时,分裂指数基本一致,当浓度为0.2mg/ml时,分裂指数基本一致,当浓度为0.1mg/ml时,分裂指数达9.975%,急剧上l,超过对照组。

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番本鳖碱具有强烈苦味,可刺激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增加胃液分泌,促进消化机能和食欲,病人肠痿管试验证明,番木鳖碱对人体胃肠平滑肌无兴奋作用。

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物药理协作组报道,以二氧化硫或氨雾引咳法试验证明,马钱子碱50mg/kg灌胃对小鼠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其作用强度超过可待因。小鼠酚红排泌法证明,马钱子碱40mg/kg有明显的祛痰作用,强度与氯化氨无显着差别。平喘作用弱。但动物实验发现,当用药时间延长,用量增加时,能加强家兔抗组织胺的作用。

5.抗菌作用:马钱子的水煎剂(1:2)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表明,0.1%马钱子碱能完全抑制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和卡他球菌的生长。

6.其它作用 SollmanTA报告马钱子碱对感觉神经末梢有麻痹作用,5-10%马钱子碱溶液可使口腔粘膜麻醉,马钱子碱和番木鳖碱极大剂量时,均可阻断神经肌肉传导呈现箭毒样作用,此种作用在整体动物上被全身性惊厥所掩盖,只在离体神经肌肉标本上才能表现出来。

性味苦;性寒;大毒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杀虫;止痛。主腹痛泻痢;疟疾;小儿蛔虫;刀伤出血;头疮;痔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磨汁,每次0.06~0.09g,每日2~3次。外用;适量,刮末撒;或调敷。

注意体虚,久病者忌用。

各家论述《纲目拾遗》:治腹痛泻利,疟疾,虫积,刀伤出血,蜈蚣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林荫千里光

    药材名称林荫千里光拼音Lín Yīn Qiān Lǐ Guānɡ别名黄菀来源菊科林荫千里光Senecio nemorensis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我国北部、中部、东部、东北部、西北部

  • 乌苏里瓦韦

    药材名称乌苏里瓦韦拼音Wū Sū Lǐ Wǎ Wéi别名骟鸡尾、人头发、飞惊草、铁包针、小石韦、青根、大石韦、剑刀草、大金刀、青叶红、大骨牌草、七星剑、金星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乌苏里瓦韦的全

  • 一叶萩

    药材名称一叶萩拼音Yí Yè Qiū英文名Suffrutescent Securinega Twig别名小粒蒿、横子、粉条、老鼠牙、马扫帚牙、小孩拳、叶下珠、狗舌条、八颗叶下珠、山帚条条、狗杏条、花帚

  • 饱饭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饱饭花药材名称饱饭花拼音Bǎo Fàn Huā别名小叶珍珠花、乌饭子、米饭花来源杜鹃花科饱饭花Vaccinium laetum Diels,以枝叶、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四川

  • 枪刀菜根

    药材名称枪刀菜根拼音Qiānɡ Dāo Cài Gēn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菊科植物毛连菜的根或全草。原形态毛连菜,又名:羊下巴、牛踏鼻、毛柴胡、毛牛耳大黄。二年生草本,高50~10

  • 蒙古马兰

    药材名称蒙古马兰拼音Měnɡ Gǔ Mǎ Lán英文名Mongolian Kalimeris,all-grass of Mongolian Kalimeris别名北方马兰、羽叶马兰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

  • 苘麻

    《中药大辞典》:苘麻药材名称苘麻拼音Qǐnɡ Má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全草或叶。原形态苘麻,又名:白麻(《纲目》),青麻、野苎麻、八角乌、孔麻。一年生草本,高1~2米,栽培的

  • 阴(句黾)

    药材名称阴(句黾)拼音Yīn ( Jù Miǎn )英文名eagle tortoise别名鹰嘴龟、大头龟、鹰龟出处出自《医林篡要》:阴GOU,山龟也,头扁大,难缩入腹,居山。补心清肾之功不如龟,以其陆

  • 《中药大辞典》:藜药材名称藜拼音Lí别名莱(《诗经》),厘、蔓华(《尔雅》),蒙华(《尔雅》郭璞注),鹤顶草(《土宿本草》),红落藜、舜芒谷(《救荒本草》),红心灰藋(《庚辛玉册》),落藜、

  • 伞梗虎耳草

    药材名称伞梗虎耳草别名松木蒂来源虎耳草科伞梗虎耳草Saxifraga pasumensis Marq. et Shaw. f. integrifolia Jeei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