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冷水花

冷水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冷水花

药材名称冷水花

拼音Lénɡ Shuǐ Huā

别名麻叶[四川]

来源荨麻科冷水花属植物冷水花Pilea notata Wright,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性味淡、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用于黄疸,肺结核。

用法用量0.3~1两。

注意孕妇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冷水花

药材名称冷水花

拼音Lénɡ Shuǐ Huā

别名麻叶、土甘草、山羊血、白山羊、甜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冷水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notata C.H.Wrigh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肉质,高25-65cm,无毛。叶对生,2枚稍不等大;叶柄每对不等长,长0.5-7cm;叶片膜质,狭卵形或卵形,长4-11cm,宽1.6-4.8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在基部之上有浅锯齿或浅牙齿,钟乳体条形,在叶两面明显而密,在脉上也有;基出脉3条。雌雄异株;雄花序聚伞状,长达4cm;雄花直径约1.5mm,花被片4,雄蕊4,较花被片长,花药白色;雌花序较短而密,长在1.2cm以下;雌花花被片3,狭卵形,长约0.5mm,中间1枚较长,外面具钟乳体,柱头画笔头状。瘦果卵形,稍偏斜,淡黄色,表面有疣状点。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1400m的林下或沟旁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淡;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退黄;消肿散结;健脾和胃。主湿热黄疸;赤白带下;淋浊;尿血;小儿夏季热;疟母;消化不良;跌打损伤;外伤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妊娠慎服。

《贵州民间药物》:"孕妇忌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沉香

    《中国药典》:沉香药材名称沉香拼音Chén Xiānɡ英文名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来源本品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

  • 银灰旋花

    药材名称银灰旋花别名沙地小旋花、彩木[蒙名]来源旋花科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 Des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黑龙江、辽宁、吉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山西、

  • 珍珠草

    《中药大辞典》:珍珠草药材名称珍珠草拼音Zhēn Zhū Cǎo别名日开夜闭、十字珍珠草(《生草药性备要》),阴阳草、假油柑(《临证指南》),真珠苹(《纲目拾遗》),鲫鱼草、胡羞羞(《广州植物志》),

  • 两面刺

    药材名称两面刺拼音Liǎnɡ Miàn Cì别名白马刺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两面刺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sium chlorolepis Perak ex Hand.-Mazz.采收和储

  • 刺楸

    药材名称刺楸拼音Cì Qiū别名鸟不宿、钉木树、丁桐皮来源五加科刺楸属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以根、根皮或树皮入药。全年可采,洗净

  • 胖血藤

    《中药大辞典》:胖血藤药材名称胖血藤拼音Pànɡ Xuè Ténɡ别名毛血藤、云钩莲、百解药(《贵州民间方药集》),荞叶细辛(《贵州草药》)。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

  • 铁色箭

    药材名称铁色箭拼音Tiě Sè Jiàn别名岩大蒜、黄龙爪、独脚蒜头、大一枝箭、天蒜、独蒜、老鸦蒜、龙爪花、金灯花、螃蟹花出处《纲目》在石蒜条云:“一种叶如大韭,四五月抽茎,开花如小管花黄白色者,谓之

  • 雪山芪

    药材名称雪山芪来源豆科雪山芪Astragalus balfourianus Simpso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壮阳益肾。治体虚,贫血,产后虚弱,子宫脱垂,脱肛,自汗

  • 松花粉

    《中国药典》:松花粉药材名称松花粉拼音Sōnɡ Huā Fěn英文名POLLEN PINI来源本品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油松Pinus tabulaeformi

  • 大叶千斤拔根

    药材名称大叶千斤拔根拼音Dà Yè Qiān Jīn Bá Gēn别名天根不倒(《贵州民间药物》),千斤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