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乌榄核

乌榄核

药材名称乌榄核

拼音Wū Lǎn Hé

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乌榄Canarium pimela Leenh.的果核。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arium pimela Leenh.[Pimela nigra Lour.;Canarium pimela Koenig]

采收和储藏: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乌榄常绿大乔木,高10-16m。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树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绿色,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65cm;小叶15-21枚,革质,长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5cm,宽3.5-7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偏斜,全缘,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平滑;网脉两面均明显。花两性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花序腋生,为疏散的聚伞圆锥花序,长于复叶;萼杯状,3-5裂,在雄花中长约2.5mm,在雌花中长3.5-4mm;花瓣在雌花中长约8mm;雄蕊6,着生于花盘边缘,长不超过花冠;雌蕊无毛,在雄花中不存在,子房上位,通常3室。核果卵形至椭圆形,略呈三角形,长3.5-4.5cm,宽1.5-2cm,成熟时紫黑色,表面平滑,核木质,两端钝,内有种子1-2颗;不肯定适度退化。花期4-5月,果期5-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40-1280m的平原、丘陵、山地杂木林中,常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甘;涩;平

功能主治止血。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敷。内服:磨汁,3-6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兔头骨

    《中药大辞典》:兔头骨药材名称兔头骨拼音Tù Tóu Gǔ出处《别录》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头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兔肉"条。性味甘酸,平。①《别录》:

  • 沙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果药材名称沙果别名火炭果、火烫头果、地檀香、香白珠来源杜鹃花科沙果Gaultheria fragrantissima Wall. var. hirsuta (Gards.) C.

  • 水杨柳

    《中药大辞典》:水杨柳药材名称水杨柳拼音Shuǐ Yánɡ Liǔ别名水麻,虾公岔树(《海南植物志》),水柳仔、水杨梅(《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细杨柳(《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 桄榔面

    《中药大辞典》:桄榔面药材名称桄榔面拼音Guānɡ Lánɡ Miàn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桄榔树干髓部的淀粉。将树干割断,去皮,取髓部晒干,磨粉。性味《纲目》:&quo

  • 蓝花石参

    药材名称蓝花石参拼音Lán Huā Shí Cān别名岩蓝花、小石参、鸡肉参、着色风铃草、土桔梗[四川]来源桔梗科风铃草属植物西南风铃草Campanula colorata Wal

  • 大叶沿阶草

    药材名称大叶沿阶草拼音Dà Yè Yán Jiē Cǎo别名八宝镇心丹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叶沿阶草的块根。秋、冬采集。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5

  • 柘木

    《中药大辞典》:柘木药材名称柘木拼音Zhè Mù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桑科植物柘树的木材。原形态柘树(《救荒本草》),又名:柘(《诗经》),柘桑(《淮南子》高诱注),文章树(《清异

  • 虎肚

    药材名称虎肚拼音Hǔ Dù出处《纲目》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胃。剖取虎肚后。洗净,烘干,切块。生境分部产东北及华南各地。性状为方形块状物,约1.5厘米见方;质如皮状,黄色,有腥气。功能主治治反胃

  • 茎花来江藤

    药材名称茎花来江藤拼音Jīnɡ Huā Lái Jiānɡ Ténɡ英文名Stemflower Brandisia别名红花金银藤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茎花来江藤的全草。拉

  • 乌蛇卵

    《中药大辞典》:乌蛇卵药材名称乌蛇卵拼音Wū Shé Luǎn别名蛇蛋(《四川中药志》)。出处《纲目》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卵。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蛇"条。功能主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