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七鳃鳗

七鳃鳗

药材名称七鳃鳗

拼音Qī Sāi Mán

英文名lamprey

别名七星子鱼、八目鳗七星鱼、七星鳗

出处始载于《吉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mpetra japonica(Martens).

采收和储藏:春至秋季捕捞,风干,或鲜用。

原形态七鳃鳗,体台鳗形,光滑无鳞。尾部侧扁,体长可达60cm以上,约为头长的5.2倍。头圆筒形,口近圆形,呈吸盘状,边缘密布乳突。眼发达,位于头前部。鼻孔1个,位于头背两眼中间。头两侧眼后各具1行7个分离的鳃孔。肛门位于体后部,具一细管状突出。肌节自最后鳃孔至肛门红75节。背鳍2个。第1背鳍较低而短,起点距吻端距尾端约相等。第2背鳍较大,中部很高;前、后部渐低,后部与尾鳍相连,鳍条软而细密。臀鳍很低,始自肛门之后,与尾鳍下叶相连。尾鳍予状,上下叶约等长。无胸鳍和腹鳍。体灰青绿色。腹部浅黄色或灰白色,背鳍上部黑色,尾鳍深黑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部分时期栖息于海中成长后于4-5月回游至浅水河流中砂砾底产卵。卵极小,每次产卵8万万粒,产卵后亲鱼全部死亡。孵出的幼鳗随水漂流,常躲藏于泥沙中夜晚出来摄食,经4-5年后开始变态,入海生活数年,再溯河产卵。为食肉性鱼类,常以吸盘附于大鱼身身,用吸盘内舌上角质齿锉破鱼体,吮吸其血肉。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及松花江等河流中。

化学成分内含维生素(vitamin)A。

鱼皮含维生素B1、B12。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通经活络;明目。主口眼歪斜;夜盲症;角膜干燥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2条。外用:适量,鲜口捣敷。

各家论述《吉林中草药》:滋补强壮。治口眼歪斜:七星子鱼捣烂涂敷。向左歪敷右面,向右歪敷左面。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散尾葵

    药材名称散尾葵拼音Sàn Wěi Kuí英文名Yellow Palm, Areca Palm, Butterfly Palm, Golden-feather Palm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

  • 唐古特马尿泡

    药材名称唐古特马尿泡拼音Tánɡ Gǔ Tè Mǎ Niào Pào别名马尿泡、羊尿泡(《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唐传尕保(藏名)。出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来源

  • 芦竹沥

    《中药大辞典》:芦竹沥药材名称芦竹沥拼音Lú Zhú Lì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茎秆经烧炙而沥出的液汁。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性寒,无毒。&

  • 九节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节风药材名称九节风别名水麻来源荨麻科九节风Pilea symmeria Wedd. var. salwinensis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

  • 排钱草根

    《中药大辞典》:排钱草根药材名称排钱草根拼音Pái Qián Cǎo Gēn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牌钱树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野大豆

    药材名称野大豆别名马料豆、乌豆来源豆科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甘,温。功能主治益肾,止汗。主治头晕,目昏,风痹汗多。用法用量0.

  • 刺萆薢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萆薢药材名称刺萆薢拼音Cì Bì Xiè别名大菝葜、红萆薢来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刺萆薢Smilax ferox Wall. Ex Kunth,以根状茎

  • 米露

    《中药大辞典》:米露药材名称米露拼音Mǐ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新米或稻谷的蒸馏液。功能主治①《广和堂帖》:"和中纳食,清肺开胃。"②《纲目拾遗》:"大补脾

  • 衣鱼

    《全国中草药汇编》:衣鱼药材名称衣鱼拼音Yī Yú别名蠹鱼、毛衣鱼、多毛栉衣鱼来源昆虫纲缨尾目衣鱼科多毛栉衣鱼Ctenolepisma villosa Fabr.,以全虫入药。生境分部南北各

  • 石栗叶

    《中药大辞典》:石栗叶药材名称石栗叶拼音Shí Lì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石栗的叶。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形态详"石栗子"条。生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