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龙胆散

龙胆散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龙胆散

药方名称龙胆散

别名龙胆汤(《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龙胆30克(去芦、头)木通30克(锉)土瓜根30克石膏60克犀角屑30克栀子仁30克 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茅根1握(锉)川朴消30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急黄,面目如金色,烦躁,渴欲饮水。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龙胆散

药方名称龙胆散

处方龙胆(去芦、头)3克栀子(去皮)10枚黄连(去须)栝楼苦参芍药青葙子各30克大黄(锉,微炒)黄芩(去黑心)芒消(研)各15克

制法上十味,捣研为散。

功能主治治骨蒸热,羸瘦,面目萎黄,呕逆上气,烦闷,短气喘急,日晚便剧,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米饮调下,一日三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龙胆散

药方名称龙胆散

处方龙胆草1两(去头),铁粉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阳毒伤寒,毒气在脏,狂言妄语,欲走起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不拘时候,以磨刀水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龙胆散

药方名称龙胆散

处方龙胆1分,熊胆(研)1分,蜗牛(炒令黄)1分,芦荟(研)1分,夜明沙(炒)1分,麝香(研)1分,青黛(研)半两,丹砂(水飞)半两,干蟾头(炙焦)1枚。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疳渴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圣惠》卷八十六:龙胆散

药方名称龙胆散

处方龙胆(去芦头)1分,木香1分,熊胆(研入)1分,蜗牛(炒黄)1分,芦荟(细研)1分,夜明砂(微炒)1分,地龙(微炒)1分,麝香(细研)1分,青黛半两(细研),朱砂半两,干蟾头1枚(炙令焦黄)。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一切疳,日渐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更吹少许入鼻中。

摘录《圣惠》卷八十六

《圣惠》卷五十五:龙胆散

药方名称龙胆散

别名龙胆

处方龙胆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土瓜根1两,石膏2两,犀角屑1两,栀子仁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茅根1握(锉),川朴消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急黄。烦躁,渴欲饮水,面目如金色。

用法用量龙胆汤(《圣济总录》卷六十)。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圣惠》卷十八:龙胆散

药方名称龙胆散

处方龙胆1两(去芦头),川升麻半两,麦门冬3分(去心),犀角屑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黄疸,热渴,额上汗出,手足热,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黄汁1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十七:龙胆散

药方名称龙胆散

处方龙胆3分(去芦头),葛根1两(锉),桂心半两,葳蕤3分,赤芍药3分,黄耆3分(锉),石膏2两,麻黄3分(去根节),大青3分,川升麻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未得汗,体热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一:龙胆散

药方名称龙胆散

处方龙胆半两(去芦头),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知母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1分(生,锉),柴胡半两(去苗)。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心脾热,唇干舌肿,口内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2钱,磨犀角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五十五:龙胆散

药方名称龙胆散

别名龙胆

处方龙胆2分(去芦头),甘草3分(炙微赤,锉),牡蛎1两(烧为粉),麦门冬3分(去心),柴胡3两(去苗),川升麻3分,犀角屑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劳黄,额上汗出,手足中热,四肢烦疼,薄暮寒热,小便自利。

用法用量龙胆汤(《圣济总录》卷六十)。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圣惠》卷八十八:龙胆散

药方名称龙胆散

别名龙胆

处方龙胆1分(去芦头),钩藤1分,柴胡1分(去苗),黄芩1分,桔梗1分(去芦头),赤芍药1分,茯神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蜣螂2枚(去翅足,微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人参1分(去芦头),当归1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百病,变蒸,客忤,惊痫,壮热不解。

用法用量龙胆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七)。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仙拈集》卷一引《蕴要》:龙胆散

药方名称龙胆散

处方龙胆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发狂。

用法用量每服2钱,鸡子清、白蜜化凉水送下。

摘录《仙拈集》卷一引《蕴要》

普济方》卷三八二:龙胆散

药方名称龙胆散

处方龙胆芦荟麝香青黛(各别研)、黄连(去须)、羊子肝(切,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干疳,瘦瘁,鼻痒口疮。

用法用量每次半钱或1字,吹鼻中及涂口中。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二

《直指》卷二十:龙胆散

药方名称龙胆散

别名龙胆

处方龙胆草2钱,栀子仁2钱,防风1钱,川芎1钱,玄参1钱,荆芥1钱,山茵陈1钱,甘菊(去萼)1钱,楮实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肝热,乌睛浮肿,赤晕昏疼。

用法用量龙胆饮(《奇效良方》卷五十七)。

摘录《直指》卷二十

《圣惠》卷八十二:龙胆散

药方名称龙胆散

处方龙胆半两(去芦头),犀角屑1分,川升麻半两,槟榔1分,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鳖甲1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壮热肚胀,不饮乳。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渐与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直指》卷九:龙胆散

药方名称龙胆散

处方龙胆草、防风各等分(晒干)。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盗汗有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临卧温米饮调下。

摘录《直指》卷九

猜你喜欢

  • 沉香乌药煎

    药方名称沉香乌药煎处方沉香半两,乌药半两,泽泻半两,陈皮半两,赤茯苓半两,白术半两,香附子半两,麝香1钱。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胸胁气痞,脏腑疼痛。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煎橘皮

  • 补肝地肤子散

    药方名称补肝地肤子散别名地肤子散处方地肤子1斤(阴干,捣罗为末),生地黄5斤(净汤捣绞取汁)。制法上药相拌,晒干,为细散。功能主治肝虚目昏;风热目赤肿痛。用法用量地肤子散(《圣济总录》卷一○三)。摘录

  • 启脾丸

    《中国药典》:启脾丸药方名称启脾丸处方人参100g白术(炒)100g茯苓100g甘草50g陈皮50g山药100g莲子(炒)100g山楂(炒)50g 六神曲(炒)80g麦芽(炒)50g泽泻50g性状本品

  • 紫菀汤

    《外台秘要》卷十引《广济方》:紫菀汤药方名称紫菀汤别名钟乳补肺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处方紫菀五味子生姜(合皮切)白石英(研,绵裹)款冬花桂心人参各60克 钟乳(研,绵裹)麦门冬(去心)桑根白

  • 麻黄六合汤

    药方名称麻黄六合汤处方熟地、当归、芍药、川芎、麻黄、生姜。功能主治脉胀病。肺受寒邪,汗孔闭密,汗不得泄,卫强荣弱,毛窍之中,节次血出,少间不出,即皮胀如豉,口、鼻、眼目皆胀。摘录《保命歌括》卷八

  • 二苓丸

    《医学入门》卷七:二苓丸药方名称二苓丸处方赤茯苓、白茯苓各等分。制法水澄,为末,别用生地汁同酒熬膏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心肾俱虚,神志不定,小便淋沥不禁。用法用量每空心嚼1丸,盐汤送下。摘录《医学入

  • 红黄霹雳散

    药方名称红黄霹雳散处方白术5钱,薏仁9钱,芡实5钱,人参5钱,茵陈3钱,白芥子3钱,半夏3钱,泽泻3钱,附子1钱,黄芩3钱。功能主治遍身生疙瘩,或内如核块,或外似蘑菇、香蕈、木耳之状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木香通气散

    药方名称木香通气散处方木香戎盐(炒)京三棱(炮)各15克厚朴30克(姜制)枳实(麸炒)甘草(炙)各9克干姜(炮)蓬茂(炮)各6克制法上八味,为末。功能主治治寒气结瘕,腹大坚满,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9

  • 补气解晕汤

    药方名称补气解晕汤处方人参30克 生黄耆30克当归30克(不酒洗)黑芥穗9克姜炭3克功能主治补气养血。主正产气虚血晕。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四剂。备注方中黄耆补气,使气壮而生血;当归补血,使血旺而载气;

  • 温中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温中汤药方名称温中汤处方当归(切焙.二两)、白术(二两)。人参、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甘草(炙)、蜀椒(去目.炮出汗)、桂心,各一两。炮制上剉如麻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