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鼋膏

鼋膏

《中药大辞典》:鼋膏

药材名称鼋膏

拼音Yuán Gāo

别名鼋脂(《淮南万毕术》)。

出处食疗本草

来源为鳖科动物脂肪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鼋甲"条。

功能主治张鼎:"摩风及恶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鼋膏

药材名称鼋膏

拼音Yuán Gāo

英文名Owen, Soft-shelled turtle fat

别名鼋脂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鳖科动物鼋的脂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ochelys bibroni (Owen)

原形态鼋,背甲长33-47cm,宽32.5-41cm。头较小,软吻突极短,仅略凸出吻端,不到眼径一半。背甲近圆形,被革质皮肤,前缘及裙边光滑无疣,无纵棱。腹甲平滑,后叶较短,幼鼋背面嵴棱明显,裙边有疣粒。四肢不能缩入壳内。内侧3指、趾具爪,蹼发达,有栉状肤褶及腹棱;尾短,不露出裙边。背面橄榄色,具黄色斑点,腹面白色。幼鼋生活时带黄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以死鱼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主风癞;恶疮;顽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摩。

各家论述张鼎:摩风及恶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毛叶天胡荽

    药材名称毛叶天胡荽拼音Máo Yè Tiān Hú Suī别名钻地风、水雷公根、冰大海、透骨草、大样雷公根、山灯盏、鱼藤草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肾叶天胡荽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droco

  • 金橘核

    《中药大辞典》:金橘核药材名称金橘核拼音Jīn Jú Hé别名金橘子(《闽东本草》)。出处《本草再新》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金橘及金弹的种子。性味味酸辛,性平,无毒。归经入肝、肺二经。功

  • 野罂粟壳

    药材名称野罂粟壳拼音Yě Yīnɡ Sù Ké别名野大烟、山米壳、山大烟来源罂粟科罂粟属植物野罂粟Papaver nudicaule L.以果壳入药。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性味

  • 冬青叶

    药材名称冬青叶拼音Dōnɡ Qīnɡ Yè别名四季青叶(江苏)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叶片。化学成分叶含两种抑菌成分,其中之一是原儿茶酸,另含挥发油、黄酮类。性味《江西草药》:

  • 小婆婆纳

    药材名称小婆婆纳拼音Xiǎo Pó Pó Nà别名百里香叶婆婆纳、仙桃草、地涩涩来源玄参科小婆婆纳Veronica serpyllifoli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

  • 淡竹笋

    《中药大辞典》:淡竹笋药材名称淡竹笋拼音Dàn Zhú Sǔn别名中母笋(孟诜)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苗。性味《纲目》:"甘,寒。"归经入肺

  • 斩妖剑

    药材名称斩妖剑拼音Zhǎn Yāo Jiàn别名真武剑、大石韦、老鹰七、大瓦韦、凤子木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狭基巢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ttopteris antrophyoide

  • 绣球防风根

    《中药大辞典》:绣球防风根药材名称绣球防风根拼音Xiù Qiú Fánɡ Fēnɡ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绣球防风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绣球

  • 白毛草

    药材名称白毛草拼音Bái Máo Cǎo别名伏地蜈蚣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全草。夏季采收,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

  • 臭梧桐子

    《中药大辞典》:臭梧桐子药材名称臭梧桐子拼音Chòu Wú Tónɡ Zǐ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果实或带宿萼的果实。功能主治《上海常用中草药》:&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