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上口唇两旁。作为望诊处之一。《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两颐,在上口唇两旁,即腮也。”《针灸大成》卷十:“更有两颐胚样赤,肺家客热此非宝。”
【介绍】:见罗天益条。
【介绍】:见吴源条。
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又名粉瘤。多因痰气凝结而成。瘤体形圆质软,大小不等,多发于头、面、背部。若生于耳前、颈后者,多呈粉红色。破溃后可见豆渣样物溢出,有时可感染化脓。以外治为主。也可手术
指胫骨部位。《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卷八十八方。百草霜三钱,阿胶(蛤粉炒成珠)、藕节、侧柏叶、茅根、当归(酒洗)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钱,老酒送下,日二次。治额骨损伤皮破,内损瘀血,上呕吐衄
经穴名。代号GB10。出《素问·气穴论》。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位于颞骨乳突后上方,当天冲穴与完骨穴间平行耳后发际弧形连线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或于耳根上缘向后入发际1寸处取穴。布有枕
出《岭表录异》。为槟榔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卷。清·尤乘撰。刊于1667年。内容有:喉症总论、咽喉门(7病)、口牙舌颈面腮门(19病)、喉症治法及制药、用药法、喉症验方等。文字简明,切于实用。解放后出版排印本(与《咽喉脉证通论》合刊)。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黄蓬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