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名。又名心蔽骨、鸠尾骨。详鸠尾骨条。
病证名。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聚开障。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楮实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①又称嗽血。见《济生方》。指咳嗽有血。来自肺脏者。多因外感风热燥火,或木火刑金,阴虚火动,灼伤肺络所致。《医林绳墨·血论》:“从嗽而来于肺者为咳血。”《症因脉治·吐血咳血总论》:“咽中胃管呕出名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连翘薄荷饮,见该条。
病名。①《外科启玄》卷二:“其色青,其形生于肝脏部位,足之大趾端,胁肋之次,其症寒热头项痛,眼中有火光感,口苦胁痛,小便难,面青,宜用小柴胡汤内加托里解毒之剂。”②紫靥疔之又名。见该条。
病证名。出《灵枢·终始》。又名子舌、子舌胀、舌。《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心脾有热,热气随脉冲于舌本,血脉胀起变生,如舌之状。在于舌本之下,谓之重舌。”即舌系带两旁的舌下腺肥大,俨如双重舌头,但较正常
见谈金章《诚书痘疮》。即痘疮。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恶疮。见该条。
即经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