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阳和解凝膏

阳和解凝膏

《中国药典》:阳和解凝膏

药方名称阳和解凝膏

处方牛蒡草480g (或干品120g )鲜凤仙透骨草40g (或干品10g )生川乌20g桂枝20g大黄20g当归20g 生草乌20g 生附子20g地龙20g僵蚕20g赤芍20g白芷20g白蔹20g白及20g川芎10g续断10g防风10g荆芥10g五灵脂10g木香10g香橼10g陈皮10g肉桂20g乳香20g没药20g苏合香40g麝香10g

性状为摊于纸上的黑膏药。

炮制上二十七味,除苏合香外,肉桂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与麝香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牛蒡草等二十二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750~105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苏合香及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

功能主治温阳化湿,消肿散结。用于阴疽,瘰疬末溃,寒湿痹痛。

用法用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规格每张净重(1)1.5g(2)3g(3)6g(4)9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外科全生集》:阳和解凝膏

药方名称阳和解凝膏

别名阳和膏(《经验方》卷上)。

处方新鲜大力子根、叶、梗1.5千克 活白凤仙梗120克 川附桂枝大黄当归肉桂官桂草乌川乌地龙僵蚕赤芍白芷白蔹白及各60克川芎120克续断防风荆芥五灵脂木香香橼陈皮各30克乳香没药末各60克苏合油120克麝香30克

功能主治温经和阳,行气活血,驱风散寒,化痰通络。治寒湿凝滞所致之阴疽、流注、瘰疠、冻疮、乳癖等阴性疮疡;兼治筋骨酸痛,寒性疟疾(贴背心)。现用于淋巴腺结核及胸壁结核硬结期、I~Ⅱ度冻伤、骨与关节结核初期等。

用法用量先以菜油5千克煎大力子、白凤仙,煎枯去滓;次日除后四味外,余药入油内煎枯,去滓滤净;经一宿油冷后称准份量,每500克油加黄丹(炒透)210克,搅拌,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为度,离火稍冷;将后味研为细末,加入油内搅和。半月后加热烊化,摊布上,贴患处。

摘录外科全生集

猜你喜欢

  • 阿胶散子

    药方名称阿胶散子处方当归(锉碎,酒熬)、黄连(去毛,净洗)、诃子(煨,取肉)、阿胶(慢火炙令泡起即止)、甘草(浆水浸,炙之)各等分(上为细末),黄丹3两,白矾2两。制法上二味相和,为细末,入瓶子内,以

  • 一绿散

    药方名称一绿散处方芙蓉叶生地黄各等分功能主治治眼胞打伤,赤肿疼痛。用法用量上药捣烂,敷眼胞上;或研末,以鸡蛋清调敷。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七

  • 三奇散

    药方名称三奇散处方枳壳黄耆防风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痢后,里急后重。用法用量每服6克,蜜汤或米饮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三

  • 加减养心汤

    《医门八法》卷三:加减养心汤药方名称加减养心汤处方大熟地5钱,潞党参3钱,干麦冬3钱(去心),熟枣仁3钱(研),五味子1钱(研),大乌梅3个(囫囵),黑地榆3钱,炙甘草3钱,炙口耆3钱,莲房3个,大枣

  • 加味黄土汤

    药方名称加味黄土汤处方熟地60克,龙胆肉30克,鹿角胶30克,当归12克,伏龙肝12克,黄芪18克,白术9克,附子9克,甘草9克,黄芩9克,阿胶10克。功能主治温阳益气,滋阴补血,收敛止血。主阳气虚弱

  • 补益活络丹

    药方名称补益活络丹处方生黄耆5钱,生白芍3钱,桑枝5钱,党参(去芦)3钱,熟地3钱,丹皮3钱,茯苓(去皮)3钱,灵仙3钱,红花2钱,制首乌4钱,独活3钱,桃仁(去皮)1钱,当归3钱,木瓜3钱,赤芍2钱

  • 饴糖饮

    药方名称饴糖饮处方饴糖20克制法饴糖开水化服。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胃,止疼痛。此饮状如胶蜜,有保护粘膜作用,故能缓解胃痛。用法用量每日3次,饭前服。摘录《经验方》

  • 参桂饮

    《白喉全生集》:参桂饮药方名称参桂饮处方条参5钱,银花2钱,法夏(姜汁炒)2钱,僵蚕(姜汁炒)2钱,肉桂5分(去皮),陈皮1钱,砂仁(姜汁炒)1钱,粉草1钱,生姜3片。功能主治白喉寒证渐重。白见于关内

  • 丁沉透膈丸

    药方名称丁沉透膈丸处方公丁2两,广木香2两,沉香2两,白术8两,香附4两,砂仁4两,党参4两,草蔻2两,麦芽2两,陈皮3两,豆蔻2两,厚朴5两,藿香3两,青皮2两,法夏4两,甘草2两,神曲4两,草果2

  • 露蜂房丸

    《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神巧万全方》:露蜂房丸药方名称露蜂房丸处方露蜂房(微炙黄)半两,槐实半两,黄耆半两,石楠1两,贯众(微炙)1两,大川乌(炮,去皮)1两,黄矾(火煅枯)1两,乱发灰1两,枳壳(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