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厥

阳厥

厥证之一。指热厥。《景岳全书·杂证谟》:“阳厥者,热厥也。”《药症忌宜》:“阳厥即热厥,其证四肢厥逆身热面赤,唇燥大渴,口干舌苦,目闭或不闭,小便赤涩短少,大便燥结,不省人事。”《丹溪心法·厥》:“阳厥者,是热深则厥。盖阳极则发厥也。不可作阴证而用热药治之。精魂绝而死矣。急宜大小承气汤,随其轻重治之。”参厥证条。②足少阳经经气厥逆所致的病证。《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③指突受刺激过度而出现善怒发狂的病证。《素问·病能论》:“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

猜你喜欢

  • ①清凉、清冷。《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足清也。”②清寒之病;清邪,即雾露之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伤寒论·辨脉法》:“清邪中上,名曰洁也。”③澄清。与浑相对。《伤寒

  • 高丽参

    见《增订伪药条辨》。即别直参,详人参条。

  • 骨热

    病证名。骨蒸的前驱症状。《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阳气偏盛,水不足,脏腑积热,熏灼肌体,盛则消烁骨髓,是为骨热之病,久不已,变成骨蒸。”症见低热长期不退,或潮热,或发热不规则,烦渴,盗汗等。治宜清热养

  • 草杨梅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 田蓼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丁香蓼之别名,详该条。

  • 小鬼叉子

    见《江苏野生植物志》。为鹿角草之别名,详该条。

  • 九窍

    指头部七窍及前、后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马莳注:“头有七阳窍,下有二阴窍,人身止有此九窍耳。”

  • 洗草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 两钓骨伤

    病名。脑骨伤之一。即颞下颌关节窝部损伤。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多由打扑所伤。耳肿腮胀,瘀血、疼痛、牙关紧急,不能嚼物。治疗参见颧骨伤条。

  • 胞生痰核

    病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睥生痰核。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