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本事方》卷六方。好黄连(去须)不计多少。研细末,剉冬瓜肉研取自然汁,和成饼子,阴干再为末,再用汁浸和,如是七次,即用冬瓜汁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以冬瓜汁煎大麦仁汤送下。治消渴。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玉顶发、玉顶疽。多因火毒凝结上攻,生于百会穴者。初起形如粟米,根渐肿大如葡萄状,高坚红肿,焮热疼痛,身热畏寒,渴而思冷饮,便秘躁烦,脉见洪数者,宜服黄连消毒饮;若漫肿平塌
见针方六集条。
《症因脉治》卷一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黄芩、栀子。水煎服。治外感腋痛,属燥火伤肺金之血者。若肝火刑金,加白芍药;胃火旺,加葛根、石膏。
书名。4卷,分26门。清·王泰林撰,方耕霞整理。刊于1898年。本书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病症,以内科杂病为主。其中连续复诊医案颇多,可以前后推究,看出药效与病情的转变。案后附方氏所加按语,每门后又
【介绍】:清医家。字仁源。江苏武进人。家世业医,得家传之秘,视病洞见症结。医德高尚,能急人之难。著有《医学要览》1卷、《伤寒辨证》两卷、《医通摘要》3卷,未见传世。弟公麟、子谦益、复、学山,孙雄,均以
【介绍】:见华自达条。
出《伤寒论》。为火麻仁之别名,详该条。
《伤寒温疫条辨》卷四方。石膏八钱,僵蚕(酒炒)、豆豉各三钱,蝉蜕十个,薄荷、黄芩、黄连、黄柏(盐水炒)、栀子、知母各二钱。水煎去渣,入米酒,蜜冷服。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五心烦热,两目如火,鼻干面赤,舌
【介绍】:宋代医家。原籍不详。随从护送高宗赵构南迁杭州,曾任国医院使。后迁居西安(今浙江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