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囟填、囟陷的合称。《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囟肿为热,以黄柏膏涂足心涌泉穴;陷则为冷,以半夏涂手心妙。”详囟填、囟陷条。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蓝花参之别名,详该条。
涎唾、口津的俗称。
指第三胸椎。《素问·刺热篇》:“三椎下间主胸中热。”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白茅根,详该条。
即汗法与下法并用。是对既有表症,又有里实的治法。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胸膈烦热,大便秘结,苔黄白,脉浮滑数等,用凉膈散以解表清里。
见雷氏慎修堂医书三种条。
在侧胸部,由腋部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分的统称。《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
病症名。因暴力致使伤筋发生翻转之症。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即伤筋。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