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外科正宗》卷四:“耳挺结于窍内,气脉不通,疼痛不止”。多由肝胃肾三经火凝聚而成。症见耳孔内肿起赘生物,形若枣核,细条而长,胬出耳外。治宜内服栀子清肝汤加减。外以硇砂散点耳挺上。参见耳蕈条。
详外痛内快条。
【介绍】:清代医生。字菱甫,又字甘伯,号石生,绩溪(今安徽绩溪)人。因中年多病而学医,撰有《黄帝内经素问校义》一书(1872年)。
见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为蜘蛛香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北宋医生。善针灸,民间流传其用针治难产的验例。
骨名。又名横骨、盖骨。即耻骨上支。
见《本草纲目》。为油桐子之简称,详该条。
病名。指痨瘵一类疾患。又称肺虫病。《血证论》卷五:“面色乍赤乍白,乍青乍黄,唇口生疮,声嗄咽痒,烦梦不宁,遗精白浊,发焦舌燥,寒热盗汗,口出秽气,不知香味,喜见人过,常怀忿怒,梦见亡先,惊悸咳逆,或腹
是期的异体字。《说文·月部·期》段注:“朞借为期年、期月字。”详“期日”条。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山瘴疟候》,即瘴疟,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