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一指经闭,二指经行不畅。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六棱菊之别名,详该条。
①针灸书。1卷。撰人佚名。约成书于十八世纪中(清雍正年间)。又称太乙针。原是在药卷灸法的一种形式即雷(神)针的基础上调整了原来的处方而重新命名的,有其一定的疗效和特点。本书简要地介绍了这种疗法。首载太
【介绍】:元代医家。字裕生,号启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于小儿科,尤精痘疹病。《钱塘县志》载有其治验数则。所著有《痘疹启微》、《本草类要》、《素问集解》,均佚。
见《福建中草药》。为羊角扭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位于后正中线旁开3.5寸,与大椎穴相平处。主治肺结核及其它结核病。直刺0.5~1寸。
见《植物名实图考》。即黄练芽,详该条。
厥证之一。因劳伤气弱,不能运行所致。《赤水玄珠·厥证门》:“厥因气虚而得者,其脉细小,宜四君子汤加黄芪、附子。”或用补中益气汤等。参见厥证条。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大章;本姓承,后改姓吕。江苏江阴人。先学儒,后改学医,精心研究,博访医方,医术逐渐熟练,在当地有“吕仙”之称。江苏地区疾疫流行时,救治甚多,嘉靖时(1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