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冷上气喘

虚冷上气喘

病证名。指气虚肺寒肾阳虚衰阴火上逆所致的气喘。属肺气虚寒者,喘逆常兼咳嗽,音低,乏力,自汗,怯冷等症。《张氏医通·喘》:“虚冷上气劳嗽喘乏。”治宜益气温肺散寒,如参苏温肺汤保元汤人参定喘汤等方;属下焦虚冷,命门真元之火离其宫而不归者,常见似火而非火,似喘而非喘之象,可见四肢厥逆面赤烦躁恶热,上气喘急等症。《医贯·喘论》:“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气之上奔。”治宜温肾纳气温阳镇摄,如黑锡丹安肾丸八味丸等方。参见真元耗损喘条。

猜你喜欢

  • 张宗良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留仙。江苏松江县人。专门喉科有年,采辑有关成方,参以己见,编成《喉科指掌》等书,为近代喉科书籍中流传较广的一种。

  • 蕨鸡根

    见《分类草药性》。为蕨根之别名,详该条。

  • 吴元溟

    【介绍】:明代医家。字澄甫。原籍歙县(今安徽歙县)人,迁居钱塘。世医出身,万历年间(1573~1619年)浙江疾疫流行,随父吴意(道川)行医,活人甚众。晚年编述其父著述,成《痘科切要》、《儿科方要》等

  • 内至阴

    经外奇穴名。见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位于足小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主治小儿惊风,晕厥,脏躁等。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当施行知热感度测定法时,以本穴代替足少阴肾经涌泉穴测定温热值。

  • 口骨

    构成口腔的骨骼。如口盖骨、上牙床骨、下牙床骨等。详各条。

  • 灾眚(shěng 省)

    灾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灾眚时至。”

  • 阿胶蕲艾丸

    《妇科玉尺》卷二方。川芎、阿胶、艾叶、当归、白芍药、熟地黄、甘草。为末,水泛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钱。治妊娠跌扑内挫而致的胎动不安。

  • 孔广福

    【介绍】:清代医家。字行舟。浙江桐乡县人。精于医术,尤其长于治疗外感证。著有《记忆方诗》一书。

  • 堇菜地丁

    见《中药志》。为紫花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 星月聚散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统秘》。即聚开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