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葱豉桔梗汤

药方名称葱豉桔梗汤

处方葱白3~5枚 苦桔梗3~4.5克 焦山栀6~9克淡豆豉9~15克 苏薄荷3~4.5克 青连翘4.5~6克 生甘草2~2.5克 鲜淡竹叶30片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主风温、风热初起,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咽干,心烦口渴,舌尖红赤,苔薄黄,脉浮数。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咽阻喉痛者,加紫金锭2粒(磨冲),大青叶9克;胸痞,原方去甘草,加生枳壳6克,白蔻末2.4克;咳甚痰多,加杏仁9克,广橘红4.5克;鼻衄,加生侧柏叶12克,鲜茅根50支。

备注方中葱白、豆豉解肌发表,疏风散邪为君;薄荷桔梗散风清热,连翘、山栀清热解毒为臣;甘草桔梗以利咽,淡竹叶清心除烦,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之功。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二:葱豉桔梗汤

药方名称葱豉桔梗汤

处方葱白3枚至5枚,苦桔梗1钱至1钱半,焦山栀2钱至3钱,淡豆豉3钱至5钱,苏薄荷1钱至1钱半,青连翘1钱半至2钱,生甘草6分至8分,鲜淡竹叶30片。

功能主治辛凉发汗。主风温、风热初起。

用法用量咽阻喉痛,加紫金锭2粒(磨冲),大青叶3钱;胸痞,原方去甘草,加生枳壳2钱,白蔻末8分(冲);发疹,加蝉衣12只,皂角刺5分,大力子3钱;咳甚痰多,加苦杏仁3钱,广橘红1钱半;鼻衄,加生侧柏叶4钱,鲜茅根50支(去衣);热盛化火,加条芩2钱,绿豆2两煎药;火旺就燥,加生石膏8钱,知母4钱。

各家论述《肘后》葱豉汤,本为发汗之通剂,配合刘河间桔梗汤,君以荷、翘、桔、竹之辛凉,佐以栀、草之苦甘,合成轻扬清散之良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二

猜你喜欢

  • 金凤膏

    《寿世保元》卷七:金凤膏药方名称金凤膏处方白毛乌肉雄鸡1只(吊死,水泡去毛,去肠杂不用)、金樱子根。功能主治血崩。用法用量将金樱子根洗净,切片,装入鸡肚内,酒煮令熟,去药。将鸡酒任意食之。摘录《寿世保

  • 十神解毒汤

    药方名称十神解毒汤处方当归尾 生地黄红花牡丹皮赤芍药桔梗木通大腹皮连翘川芎功能主治治小儿痘疹,身发壮热,腮红脸赤,毛焦色枯,及不论己出未出,燥渴欲饮,睡卧不宁,小便赤涩。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证治谁绳

  • 虎杖根

    药方名称虎杖根处方虎杖根(切片)250克,投入1500毫升白酒内浸泡半个月。功能主治据报道,治疗关节炎208例,90%以上患者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用法用量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妇女停经期停服)。

  • 楝实散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楝实散药方名称楝实散处方楝实(锉,炒)半两,蓬莪荗(煨,锉)半两,京三棱(煨,锉)半两,芎?半两,补骨脂(炒)半两,菟丝子(酒浸,别捣)半两,木香1分,葫芦巴1分,茴香子(炒)1

  • 壮筋养血汤

    药方名称壮筋养血汤处方白芍9克当归9克川芎6克 川断12克红花5克 生地12克牛膝9克牡丹皮9克杜仲6克功能主治治伤筋络。用法用量河水煎服。摘录《伤科补要》卷三

  • 葵石汤

    药方名称葵石汤处方葵根(锉)1两,滑石1两(捣为末)。功能主治小便不通,腹胀气急闷。用法用量上以水2大盏,煎至1盏3分,去滓,食前分为3服。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 半夏人参酒

    药方名称半夏人参酒处方半夏30g黄芩30g干姜20g人参20g 炙甘草20g黄连6g大枣10g 白酒700ml炮制1. 将上述7味药材一同捣碎用布包裹,浸于酒中;2. 5日后,加入凉开水500ml调匀

  • 琅玕散

    《圣济总录》卷一一八:琅玕散药方名称琅玕散处方寒水石(研细成粉)120克青黛(研)4克 马牙消(细研)7.5克硼砂(细研)3克 龙脑(细研)7.5克制法上五味,再同研令极细。功能主治治脾胃客热,唇肿生

  • 黄耆汁

    药方名称黄耆汁处方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虫入耳肿,不闻人语声,有脓出。用法用量以生地黄捣取汁和,用绵裹枣核大,塞耳中,日3夜1。以愈止。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五

  • 柴胡生化汤

    药方名称柴胡生化汤处方柴胡(酒炒)1钱,川芎2钱,当归5钱,桃仁13粒,炙甘草5分,炮姜5分,荆芥1钱,酒炒黄芩1钱。功能主治产后郁冒寒多,复汗,身热。用法用量水煎,加酒半盏冲服。摘录《医方简义》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