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腮部之漏疮。即骨槽风之别称。详该条。
病证名。因素体肥盛,脾虚水湿不运,以致湿浊停注,损伤任、带二脉,故见白带量多,稠粘味腥,胸闷腹胀,或有恶心、痰嗽,或大便稀薄等。治宜健脾除湿化痰。方用苍附导痰丸或六君子汤加苍术、柴胡、升麻。
病名。由子宫平滑肌、结缔组织、腺体组成的实质性良性肿瘤。可发生在子宫肌间、粘膜下或浆膜下,大小不等,单发或多发。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部位不同,临床常伴有月经过多,痛经,带下,腹部肿块,不孕,贫血等症状
指脾胃出现消化机能障碍。多由肝失疏泄或湿困脾阳所致,亦有因饮食壅滞而致者。主要证候有脘腹胀闷、食不消化、厌食、呃逆等。治宜疏肝理气。
火罐放入水(放在药液中者称药罐)中煮沸应用,故名。使用时,将罐子颠倒用镊子挟出,用折迭毛巾紧扪罐口,吸去水液,趁热吸附于穴位或病痛局部皮表。参见水罐法条。
【介绍】:北宋医生。号敷水处士。精通医术,平时常以药济人。据载1004~1007年(景德年间)曾奉召为万安太后治病。
指发痧时腿弯、肘弯上下怒张的静脉,呈深青、紫色或深红色。系痧症显现于体表的一种标志。《痧胀玉衡》:“痧筋有现有微现,有乍隐乍现,有伏而不现。痧筋之现者。毒入血分者多;乍隐乍现者,毒入气分者多;伏而不现
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在使用分筋或理筋等手法结束时,保持手法的短暂静止状态,以巩固和加强其展筋定痛等作用的一类手法。操作方法有两种:①用手指或手掌静压在患处片刻。②用手握住患部肢体
厥证之一。指酒后四肢厥冷,不省人事的病证。《证治汇补·伤酒章》:“大醉之后,忽然战慄,手足厥冷,不省人事,名曰酒厥。”又“酒后发厥,四肢俱冷,不省,先以姜汤灌下,然后服药,不可即投寒剂。”《杂病源流犀
病名。即肉疙瘩。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