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芙蓉菊根

芙蓉菊根

《中药大辞典》:芙蓉菊根

药材名称芙蓉菊根

拼音Fú Rónɡ Jú Gēn

出处《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

化学成分根和茎中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蒲公英赛酮和蒲公英赛醇。

性味《福建中草药》:"辛苦,微温。"

功能主治《福建中草药》:"祛风湿。治风谩关节痛,胃脘冷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芙蓉菊根

药材名称芙蓉菊根

拼音Fú Rónɡ Jú Gēn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Crossostephium

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 Ex Cham. Et Schlt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芙蓉菊 半灌木,高10-40(-60)cm。茎直立,多分枝,枝、叶具密生的白色细绒毛而呈灰绿色。叶互生;叶片狭匙形或狭倒卵形,长2-3cm,宽5-8mm,先端3-5齿裂或分裂,基部渐狭,边缘无锯齿,两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黄绿色,盘状,直径4-5mm,有梗,生枝端的叶腋,多数头状花序在枝端排成总状;总苞片2-3层,花冠先端2-3齿裂,中央的花两性,花冠先端5-短裂。瘦果有5棱角,先端有撕裂状的鳞片。花期春季。

化学成分根和茎中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yl ace-tate)、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和蒲公英赛醇(Taraxerol)。

性味味辛;苦;性微湿

功能主治祛除除湿;温中止痛。主风湿痹痛;脖腹冷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

各家论述《福建中草药》:祛风湿。治风湿关节痛,胃脘冷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鼠李

    《全国中草药汇编》:鼠李药材名称鼠李拼音Shǔ Lǐ别名老乌眼、老鸹眼、臭李子来源鼠李科鼠李属植物鼠李Rhamnus dahurica Pall.,或乌苏里鼠李R. ussuriensis J. Va

  • 绛梨木

    药材名称绛梨木拼音Jiànɡ Lí Mù别名叫梨子、乌槎子、绛耳木、叫铃子、牛筋刺、鹿角刺、乌苕子刺、黑龙须来源鼠李科鼠李属植物薄叶鼠李Rhamnus leptophyl

  • 金星蕨

    药材名称金星蕨拼音Jīn Xīnɡ Jué英文名Glandular Parathelypteris别名水蕨菜、白毛蛇、毛毛蛇、篦子草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金星蕨的全草

  • 青藤

    药材名称青藤拼音Qīnɡ Ténɡ别名寻风藤、清风藤、滇防己、大青木香、大青藤、岩见愁、排风藤、过山龙、羊雀木、鼓藤、豆荚藤、追骨风、爬地枫、毛防己、青防己、风龙、苦藤、黑防己、吹风散、追骨散、土藤。

  • 升麻

    《中国药典》:升麻药材名称升麻拼音Shēnɡ Má英文名RHIZOMA CIMICIFUGAE别名莽牛卡架、龙眼根、窟窿牙根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

  • 中国繁缕

    药材名称中国繁缕拼音Zhōnɡ Guó Fán Lǚ别名鸦雀子窝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中国繁缕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llaria chinensis Regel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

  • 待宵草

    药材名称待宵草拼音Dài Xiāo Cǎo别名香待霄草、夜来香、月下香、月见草(《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待宵草的根。夏、秋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发达

  • 冥楂

    药材名称冥楂拼音Mínɡ Zhā英文名Fructus Chaenomelis Sinensis别名光皮木瓜、土木瓜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冥楂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

  • 鳞始蕨

    药材名称鳞始蕨拼音Lín Shǐ Jué英文名Fragrant Lindsaea别名土黄连、还魂草、猪毛七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鳞始蕨科植物鳞始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水丁香

    药材名称水丁香拼音Shuǐ Dīnɡ Xiānɡ别名丁子蓼、红豇豆、喇叭草(《中国药植志》),水冬瓜(《福建民间草药》),水苴仔、水黄麻(《闽南民间草药》),水杨柳(《四川中药志》),田蓼草、红麻草(